住院試行“無陪護” 刷牙喂飯護士全包
醫大一院
盛京醫院
規定家屬探視時間,護工逐漸淡出
護理費用暫不漲價,未來可能上調
新聞
背景
今年年初,衛生部首次作出規定,明確將病人的面部、口腔清潔、喂飯、翻身拍背等床旁基礎護理內容納入護士工作職責。
病人住院,不用家屬陪護了?!
早就對“一人住院,全家上陣”感同身受的市民們,似乎輕松了許多。從3月初,醫大一院、盛京醫院兩家大型醫院部分病房開始試行“無陪護”,現有的陪護模式將大變樣。
探訪:“無陪護”,病人咋辦?
無陪護,那病人怎么辦?3月23日,記者在醫大一院“無陪護”病房看到,15樓婦科的住院病區比其他病區安靜了許多,幾乎見不到家屬的身影。
在病房內,兩位護士正在用洗頭機給一位患者洗頭。臨床54歲的劉女士剛做完手術,一位護士給她翻身、刷牙、洗臉、喂飯……
原來這些生活護理基本上是由患者家屬和他們雇用的護工做的,“現在都要由護士來完成,家屬完全可以不伸手。”護理部主任王愛平介紹。
追根:護士工作內容被重定義
根據衛生部的相關規定,喂飯、翻身、拍背等原本被視作護士“分外事”的生活護理內容,將與輸液、導尿等醫療護理內容一起,成了護士的本職工作。
“把護士還給病人”,其實是這次護理模式轉變的意義所在。
“護士的工作量大了,責任大了,但是勞動價值也體現了,這是護理本質的回歸。”作為衛生部確定的全國68家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試點單位之一,盛京醫院護理部主任范玲表示,目前在該院第一心內科、胰腺甲狀腺外科、第一婦產科等共6個病房作為第一批試點病區里,剪指甲、洗腳、換床單、打飯等工作全由護士完成。
目前,醫大一院、盛京醫院都在依照衛生部的要求,逐步推行這種護理新模式,年底在60%以上的病房實行,最終在全院實行。
影響:解放了家屬,省了護工
“負擔減輕了。”57歲的賈先生說,他的妻子因患婦科腫瘤已經是第七次住院化療了。以前每次住院,他都得向單位請假,“經常是四個病人加上七八個家屬,連吃帶住擠在一個病房,病人休息不好,家屬還遭罪……”現在,護士把家屬們能做的生活護理都做了,他終于可以抽身,只需定時去探視,陪著聊聊天就行了。
在家屬減負的同時,另一個行業可能面臨“下崗”:那就是家屬自己雇用的護工。
記者了解到,目前護工每天服務的價格在50-100元,對于一些需要一、二級護理的病人來說,住院十天花銷也近千元。這也從經濟上給病人和家屬減了負。
新聞延伸
能否漲價?能否更人性化?
對于新護理模式,記者在采訪中也聽到了一些市民的疑問和擔憂。
疑問一:護士工作量加大了,護理費是不是要漲價?
記者了解到,目前住院病人每天的護理費用根據護理級別不同分為:一級9元、二級6元、三級3元。現在是新護理模式剛剛實行的階段,護理費仍然維持這個價格,沒有增加。
這并不排除漲價的可能,目前全國部分省市已經開始試行“無陪護”病房,江蘇省的醫院一、二、三級護理費用分別為90元、60元、30元,漲了10倍。這個價格與雇護工的價格差不多,甚至更便宜。但是,如果一定要漲價,能否讓病人自己選擇是否由家人陪護?
疑問二:“病人除了生活護理外,更需要家人的陪伴和安慰,如果不讓陪護,家人不放心,病人也難以接受。”
范玲介紹,“無陪護”的概念指的不是禁止家屬陪護和探視,而是指家屬可以放心地把病人交給護士、交給醫院,讓家屬即便不在患者身邊也能感到放心。
不過,為了便于醫院管理,保證病人的休息和安全,醫院也對家屬陪護做了不同的規定。例如醫大一院除70歲以上患者允許1名陪護家屬外,其他患者家屬都要在16時到19時間探視。盛京醫院則規定試點病房允許1名家屬陪護,其他家屬可在14時-16時探視,希望陪護家屬能理解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