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年的“專家號”約有178萬個,但北京去年的醫療總人次是1.38億,其中絕大多數人都希望有病找專家,供需緊張可見一斑。如何解決供給和需求的矛盾?此次醫改希望用提高醫療服務效率來彌補服務缺口。
目標:醫療衛生資源布局更趨合理,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明顯提升,“小病不出社區、大病及時轉診、康復返回社區”的醫療服務格局逐步形成,平均住院日、掛號取藥和候診排隊時間、院前急救到達現場的時間合理縮短,急救呼叫滿足率明顯提高,群眾就醫更加便捷。
實行錯峰上下班后,許多市民改為晚6時下班,為此,本市將在城八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試點工作,延長門診時間到20時,并提供24小時急診服務和全天候健康咨詢服務,使社區衛生工作者成為居民身邊的“健康衛士”。在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三級綜合醫院轉診預約通道的同時,鼓勵和引導大醫院醫生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為大醫院“減壓”。
在20家綜合醫院實施雙休日全天門診和節假日門診服務,推動全市大醫院完善預約掛號服務,重點開展復診預約和社區轉診預約,三級醫院復診預約比例達到40%,開設簡易門診,盡量減少患者排隊之苦。
已完成120、999綜合急救指揮平臺改造,實現了10秒鐘內接聽急救電話的快速響應目標。下一步通過整合120和999指揮調度平臺,使院前急救到達現場時間合理縮短,急救呼叫滿足率明顯提高。對指揮調度、人員、裝備、院前急救與院內對接急救速度、服務質量等進行評價考核。
亮點3
針對看病貴的問題,醫改方案提出——
減輕負擔:讓患者看得起病
本市將通過加大財政投入、提升基本醫療保障水平,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努力緩解“看病貴”問題,讓群眾“看得起病”。
目標:基本醫療保障和醫療救助水平顯著提高,看病就醫實時報銷,醫療服務行為進一步規范,藥品價格總水平進一步下降,群眾就醫平均個人負擔比例顯著降低。
預計每年減輕職工和城鄉居民就醫負擔近30億元,市民就醫平均個人負擔降低15%左右。
職工醫保上限提至30萬元
昨天,市人力社保局發布通知,從5月1日起將大幅度提高職工和居民醫療待遇。新政策實施后,通過增加醫;鹬С鰷p輕群眾負擔10億元,可以惠及參加職工醫保、無業和“一老”居民大病醫療保險的全部人員。還有6項惠民政策二季度起陸續出臺。
醫!ぷ≡海骸耙焕稀弊≡悍忭斁提至15萬元
參保職工的住院費,一個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由17萬元調整為30萬元,其中: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調整為10萬元;大額醫療互助資金最高支付限額調整為20萬元。
住院大額醫療費用報銷比例提高。其中:在職職工由70%調整為85%,退休人員由85%調整為90%(含退休人員補充醫療保險)。
此外,對于參加城鎮居民大病醫療保險的“一老”和無業居民住院報銷封頂線也有提高,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由7萬元調整為15萬元。
為此,醫保基金將增加支出2.5億元,可極大減輕參保人的大額醫療費用負擔。
醫!らT診:在職職工看病能多報兩成
560萬在職職工在大醫院看病,門診醫療費報銷比例將從50%調整為70%。這是普惠制政策調整,實施后醫保待遇水平同比可提高四成左右。
在社區看病,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的門診醫療費報銷比例也有提高,統一調至90%。其中,在職職工是由70%調整為90%;70歲以下退休人員由 85%調整為90%(含退休人員補充醫療保險)。“報銷比例高,再加上社區醫院的藥品零差率,群眾在社區看病將比大醫院花費明顯降低!笔腥肆ι绫>轴t保處處長蔣繼元說,此舉可有效引導參保人員到社區就醫,緩解大醫院看病難的矛盾。
這兩項政策需要醫保基金增加支出7億元左右。參保人員今年5月1日前發生的門診和住院醫療費用按照原報銷辦法執行,5月1日后發生的費用按新規定執行。住院費用將以5月1日為界限,進行分段計算。
孩子看門診也可以報銷
截至目前,本市已經建立了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各項基本醫療保險的報銷率和最高支付限額也居全國前列。今年,將完善居民醫保門診醫療費用報銷方法,為學生、學齡前兒童和無業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建立門診報銷制度。適度提高無保障醫療保險老年人大病醫療保險的門診醫療費用報銷水平。
1800家醫院都能持卡看病
全市1800多家定點醫療機構上半年全部開通社?ǔ挚ň歪t,繼職工持卡就醫完成后,再啟動居民醫保刷卡結算。屆時,參保人員就醫時只需繳個人負擔部分,能減輕個人就醫墊付資金的負擔,也免去了報銷的繁瑣。
基本藥品目錄要擴容
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目錄調整,把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物報銷范圍新增品種納入本市醫保報銷目錄。據了解,目前國家基本藥物種類有307種,其中一部分已經納入本市醫保報銷范圍,預計今明兩年本市還將增加幾十種。
新增百余種診療項目納入報銷
將近年新開展的臨床治療必需、技術成熟、應用普遍、價格合理的部分診療項目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預計將有100余種,目前正在調研中。擬將人工器官限額報銷標準提高50%。將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肝移植后服抗排異藥三種疾病納入門診特殊病范圍。
18區縣公務員全部轉醫保
區縣公費醫療參加基本醫保的指導意見近期出臺,今年年底涉及45萬區縣公務員的公費醫療全部納入職工基本醫保,并實現與企業職工一樣持社?ň歪t實時結算。
藥品集中招標為患者省26億元
完成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招標,適當調整配送品種,全市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基本藥物全部實行“集中采購、統一配送、零差率銷售”;全市醫保定點的二級以上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實行藥品集中采購,預計為患者年讓利26億元。
參合農民住院平均可報60%
2010年,政府投入每人增加100元,人均籌資水平達到520元,本市參合農民住院費用補償比例平均達到60%,門診費用補償比例平均達到40%。明年,本市將初步完成新農合、無業居民醫療保險、“一老一小”醫療保險等制度的整合。
兩家醫院試點按病種付費制
今年本市將在人民醫院和北醫三院兩家醫院啟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制度改革試點,明年逐步向全市三級醫院推廣。通過試點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總額預付等多種醫療保險與醫院之間的付費方式改革,最終實現抑制醫藥費用不合理上漲。此外,還將改革藥品形成機制,試點進行銷售價格差別差率管理,在規定的藥品差價范圍內,低價藥差價率可以從高,而高價藥差價率要從低,以此鼓勵醫院多用低價藥。
亮點4
針對市民急需健康教育的問題,醫改方案提出——
促進健康:晚得病少得病
研究表明,在預防上花1元錢,可節約醫療費10元至100元。對于健康的貢獻,遺傳因素、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各占30%,醫療干預只占8%左右。如果醫改只關注疾病人群,只在“診斷和治療”系統上投資,忽視各種健康風險因素對現在健康人的損害,顯然并非長久之計。
目標:健康理念、健康知識廣泛普及,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增強,慢性病治療和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婦幼保健水平進一步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惠及全部常住人口,全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落實《十年行動規劃》
繼續貫徹落實《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進十年行動規劃(2009-2018年)》,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將制訂健康北京人標準
從今年起,市政府每年都要向市民發布健康白皮書,告知還有哪些健康指標沒有達到,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比如控煙問題、正確刷牙問題等。同時,本市將啟動制訂“健康北京人標準”。
精神殘疾人免費服藥
擴大婦女乳腺癌、宮頸癌篩查范圍;擴大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人群的覆蓋范圍;加強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建立并開通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建立精神殘疾人免費服用基本藥物制度,對重性精神疾病進行登記管理,對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治療隨訪和康復指導。啟動白內障復明工程,社區腦卒中篩查試點工作等。
為3歲以下寶寶建保健手冊
本市將免費為0至36個月嬰兒建立兒童保健手冊,開展心理行為發育、母乳喂養、輔食添加、意外傷害預防、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
對全市15歲以下人群免費補種乙肝疫苗,在朝陽區試點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科技國家重大專項科技攻關,初步建立涵蓋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的電子健康檔案;對乙肝患者進行有效的社區管理和健康教育,對乙肝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觸者實施乙肝疫苗接種;建立流動人口傳染病管理模式。
新增5項免費基本衛生服務
本市新增8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有5項屬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為新生兒免費進行先天性疾病篩查,為0至6歲兒童免費進行健康體檢,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本市老年人提供就診、出診、建立家庭病床“三優先”服務,為享受福利養老金的老年人提供一次免費體檢服務,為本市農村21萬名采用長效避孕措施的育齡婦女提供免費健康檢查服務。這些都將由政府免費向常住人口提供。
另外,本市還新增3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一是實施“鑲上牙齒,摘下眼鏡,穩定血壓,減輕體重”四項健康促進行動;二是在社區、學校、機關、企業、鄉鎮啟動眼病、口腔疾病、高血壓等疾病的初級保健和慢性病護理工作;三是為本市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和在校中小學生提供流感疫苗免費接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