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陪護病房能否“健康成長”
青島市從5月份起,將在全市所有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推行無陪護病房試點,打針、吃藥、洗漱、翻身、喂飯……病人的醫學護理和生活照料將全部由護士承擔。這意味著無陪護病房開始“蹣跚起步”,能否“健康成長”令人期待。
無陪護病房“蹣跚起步”
青島市衛生局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全市30余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以普通病房為單位參加無陪護病房試點,試點病房床位與護士比例不低于1∶0.6。在總結試點經驗后,試點范圍將進一步擴大。
記者近日采訪青島市幾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了解到,無陪護病房試點已在這些醫院進行籌備。青島市市立醫院準備在骨科和內分泌科分別選取一個病房從4月 12日開始試點,20余位新增護士已經招聘完畢,正在接受醫院培訓;山東省省屬的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更是一口氣拿出了10個病房來“試水”。
青島市衛生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孟憲州說:“其實無陪護病房試點并不是從青島開始,北京協和醫院、山東省省立醫院等都有無陪護試點病房,但是青島通過衛生系統在市級范圍內推廣,在全國范圍內尚屬首次。”
孟憲州表示,這次青島市推行無陪護病房試點也是根據衛生部的相關要求,相信更多的地方和更多的醫院都會陸續開展無陪護病房試點工作,因為這是醫院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的發展趨勢。
公眾:幾多期待與質疑
今年近60歲的于來順老人在聽到有關無陪護病房的消息后很高興。他說:“老伴已經住院兩年多了,子女沒有時間,我每天都要盯在這兒。如果有護士照顧,我能減少很多勞動,子女也放心。”
孟憲州說,現在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夫妻就要照顧四個老人,而現在工作壓力大,節奏快,如果老人住院,他們根本無法抽出精力來照顧老人。
“我國護工行業還很不健全,大部分護工都沒有基本的醫療常識,很難照顧好病人。”青島市市立醫院副院長王玉玲說,“護士能幫病人用舒服、安全的方式翻身,知道病人應禁忌哪些食物。此外,護士能根據病人的飲食起居,例如大小便的多少、顏色和性質來了解病情,為醫生治療提供參考。”
對于無陪護病房的看法,公眾中既有期待者,但也不乏質疑的聲音。正在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照顧住院丈夫的董紅文說:“我認為這不大現實,給異性病人插尿管、換尿袋,護士肯定還是不大方便。而且按照1∶0.6的比例,我覺得護士還是照顧不過來,至少要1∶1的比例,家屬才能放心。”
無陪護病房“成長”需呵護
青島新聞網的調查顯示,有32.11%網友擔心無陪護病房將來會成為一種強制消費。對此,孟憲州表示,在物價部門沒有批準收費之前,試點醫院都不會收費;將來開始收費,也會按照家屬自愿原則。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部分醫院對物價部門是否會批準這項收費表示擔心。業內人士表示,無陪護病房要長久地堅持下去,衛生部門和物價部門應相互協調,在盡量低收費、減輕病人負擔的同時,也要保證醫院這部分人力、物力的投入能夠收回。否則,醫院負擔過重,必定裁員,本來惠民的無陪護病房只會成為一時熱潮而已。
此外,無陪護病房也遭遇了與中國傳統觀念的碰撞。“親人剛做完手術,怎么放心讓別人照顧他,病人心里又會怎么想?”董紅文發出了這樣的質疑,而記者在采訪中遇到與董紅文有同樣疑問的家屬不在少數。
王玉玲說:“無陪護病房其實是將病人家屬從生活照料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病人進行情感交流,但是大家對無陪護病房的認識還需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