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啟動護理改革喂飯要專業化
梳頭、洗臉、洗腳……這些目前由護工或家屬承擔的工作,今后將由護士“親歷親為”,“一人住院,全家陪護”的狀況將得到改善。
軍區總醫院重癥監護室,兩位孩子家屬在探訪時間接替護士照顧病重的孩子。
3月11日,兵團醫院率先在新疆邁出公立醫院改革的第一步——啟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改革基礎護理,由護士來承擔患者的生活護理。
為配合公立醫院改革,衛生部啟動了“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將利用兩年左右時間,在全國范圍內創建100所“優質護理服務示范醫院”、300 個“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和600名“優質護理先進個人”。為此,全國選了68家試點醫院,其中新疆有4家,分別是新醫大一附院、自治區人民醫院、石河子大學一附院、兵團醫院。
兵團醫院副院長吳燕子說,公立醫院改革分為醫療和護理兩塊,首先要以基礎護理為切入點,以提高服務質量作為醫改的基礎。今后,衛生部在國家百強醫院等一系列的評審中,如果護理服務不過關,將會被一票否決。
該院護理部主任張軍輝介紹說,兵團醫院選出了消化血液內科、腎病內分泌科、普通外科、關節脊柱外科4個科室作為試點科室,隨后將逐漸在全院推開。
“在試點科室實行崗位公開、責任包干制等,并把為患者實施的病情觀察、治療和護理措施、生活護理、康復和健康指導等內容納入院務公開。如,一級護理中,晨間護理時,護士必須每天為患者面部清潔和梳頭一次,口腔護理一次;晚間護理時,必須每天進行一次足部清潔;臥位護理時,必須每兩小時協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一次;排泄護理時,在需要時進行失禁護理、床上使用便器或每日進行兩次留置尿管的護理等全程化護理。”張軍輝說,患者隨時可以通過病房張貼的服務項目監督護士。
與以往不同的是,此項活動引入了患者和社會參與評價機制,把患者滿意程度作為評價護理質量的標尺,為此,醫院每月會發放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而為了避免出現住院患者不敢提意見的現象,還在病區設置意見箱,由醫院領導負責拆封。
俗話說“醫生的嘴兒,護士的腿兒”,以往護士的工作主要是執行醫囑,做些打針、發藥、檢查等工作。護士在病人床旁護理時間短、基礎護理不到位,一直是患者對醫院服務不滿意的原因之一。
吳燕子說,實現“無陪護”既不是禁止探視,也不是硬性禁止患者自聘護工,而是要把護士該做的床旁基礎護理工作明確納入護理服務內容中,由護士承擔起來。目前,護士對于患者的生活等護理暫不額外收費,但今后將由國家相關部門按護理級別制定相應的收費標準。
張軍輝說,提供“無家屬陪護”的全程化護理服務,要求醫院臨床一線護士占護士總數的比例不低于95%。同時,還需邁過“三道檻”。
“一是騰出護士來做護理工作,二是騰出護士的時間開展護理服務,三是保障護理隊伍的穩定。”張軍輝說,首先,要禁止臨床護士轉非臨床護士,并要求非臨床護士回歸臨床科室,在醫院從事管理或醫技的護士要回到臨床科室為病人服務。其次,要讓原先由護士取的醫療耗材等下放科室,讓護士的崗位從護士工作站轉向病房,有足夠的時間與病人在一起。另外,要將提高護士待遇向臨床一線傾斜,把工作崗位與各種收入掛鉤,保證護士隊伍的穩定。
“這些措施的實施,將牽涉到醫院崗位責任績效考核、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等一系列的改革。”張軍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