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護考倒計時!這些高頻考點必須記住!
來源:中國護士網 作者:www.qhzkw.net
1、溫度總結
①一般病室18-22℃
②足月兒22-24℃
③早產兒24-26℃
④新生兒沐浴26-28℃
2、溫度
①溫度過高:感覺燥熱,食欲缺乏,全身無力像夏季
②溫度過低:發抖,肌肉緊張,像冬季
3、濕度
①濕度過高:像夏季雨后,悶熱為主
②濕度多低:像冬季夜間開了一夜空調,口干舌燥,咽痛
4、平車搬運
上平車:上半身、臀部、下肢;下平車反之
5、分級護理
①特級護理:24小時監護,適用于嚴重創傷的患者
②一級護理:15-30分鐘巡視,適用于各種大手術后、休克、昏迷、癱瘓、高熱、大出血、腎衰、肝衰、早產兒
③其他護理級別要注意巡視時間的差異即可
6、被動、被迫臥位
①被動是指患者無能力改變
②被迫是指患者有能力卻不得不保持
7、臥位
①胎膜早破、空氣栓塞:頭低足高、左側臥位
②骨折:上半身骨折頭高足低、下半身骨折頭低足高
8、頭低足高
適用于窒息者、胎膜早破、空氣栓塞、下肢骨折、肺部引流
9、無菌物品有效期
①無菌包:7天
②打開過的無菌包及無菌溶液:24小時
③無菌盤及一次性口罩:4小時
10、穿脫患者衣物
①脫衣:先近側后遠側;先健側再患側
②穿衣反之
11、發熱機理
①體溫上升期:散熱<產熱,散熱減少,外周血管收縮,病人畏寒、寒顫
②高熱持續期:產熱和散熱在較高水平趨于平衡,外周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多熱量增高,患者面部潮紅,皮膚灼熱
③退熱期:散熱>產熱,外周血管擴張,大量出汗,帶走熱量,體溫下降
12、飲食療法
①腎臟疾病:除腎病綜合征為高蛋白飲食外,其他都是低蛋白、低鹽飲食
②心血管疾病:多為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
③胃腸道疾病:低脂飲食
④潛血試驗:禁食暗紅色或綠色食物
⑤吸碘試驗:含碘高的食物
13、溫水擦浴頭部放冰袋,有助于散熱;腳部放熱水袋防止頭部充血
14、不宜用熱水袋的情況休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只能放于腹部)、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
15、冷、熱療法的作用
①冷療:減輕局部充血,出血,控制炎癥的擴散
②熱療:減輕深部組織充血,促進炎癥的消散
16、禁忌灌腸心梗、顱內壓增高、產婦宮口開大3cm、直腸肛管疾病術后
17、霧化吸入
①先開電源,再開霧化調節開關,治療完畢先關霧量開關,再關電源
②氧氣:帶氧插管,帶氧拔管
18、強心苷類藥物使用時注意觀察心率:成人心率<60次/分鐘幼兒心率<80次/分鐘應停服
19、①靜滴成人40-60滴/分;
②兒童20-40滴/分;
③膀胱沖洗60-80滴/分;
④急性心衰和肺癌術后20-30滴/分;
⑤化膿性骨髓炎開窗引流50-60滴/分
20、靜脈炎、會陰側切切口水腫:50%硫酸鎂溶液熱濕敷
21、糞便標本采集除糞寄生蟲標本外,均取中央部分或黏液膿血部分
22、瞳孔
①縮小:直徑<2mm,雙側瞳孔縮小見于有機磷農藥、氯丙嗪、嗎啡等藥物中毒;單側縮小提示小腦幕切跡疝早期
②散大:直徑>5mm,雙側瞳孔散大見于顱內壓增高、顱腦損傷、顛茄類藥物中毒及瀕死狀態;一側散大固定常提示一側顱內病變(顱內血腫、腦瘤)所致的小腦幕切跡疝
23、血壓變化
①寒冷刺激下:外周血管收縮,阻力增大,血壓升高
②高溫環境下:外周血管擴張,阻力減小,血壓下降
③右上肢肱動脈從主動脈分出,左上肢肱動脈從鎖骨下動脈分出,因此右上肢血壓高于左
④股動脈比肱動脈粗,因此下肢血壓高于上肢
24、乙醇的作用
①20-30%:急性肺水腫時濕化給氧,降低肺泡表面張力
②30%:濕潤、松解頭發纏結
③25-35%:乙醇擦浴
④50%:皮膚按摩(褥瘡)
⑤75%:皮內注射、新生兒頭皮靜脈、臍部消毒
⑥70%:供皮區的消毒
⑦95%:用于燃燒法消毒和靜脈炎濕敷
25、葡萄糖酸鈣
①鏈霉素過敏:靜推10%的葡萄糖酸鈣
②輸庫存血:輸入庫存血1000ml以上,須按醫囑注射10%的葡酸10ml
③高血鉀引起的心肌抑制:靜滴10%的葡酸,以對抗鉀離子對心肌的抑制作用
④甲狀旁腺勿切引起的抽搐:發作時,靜注10%葡酸10-20ml
⑤維D缺乏性手足抽搐癥:鎮靜的同時靜推5-10ml
⑥硫酸鎂中毒、膝跳反射減弱或消失:10%的葡酸
28、碳酸氫鈉
①1-2%:提高沸點,防銹去污
②1-4%:用于口腔真菌感染
③2-4%:陰道外陰假絲酵母菌病陰道灌洗
④2%:鵝口瘡患兒口腔清洗
⑤美曲膦酯(敵百蟲)農藥中毒者禁忌使用1-4%洗胃
29、液體溫度38-40℃:鼻飼40-45℃:床上洗頭、沐浴、肛門坐浴50-52℃:溫水擦浴60-70℃:熱水袋
30、心功能分級
①一級心功能:活動不受限
②二級心功能:活動輕受限
③三級心功能:活動須謹慎
④四級心功能:休息有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