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
護士小良:我才應聘到這家醫院,在急診科,夜班,有個外傷病人過來清創縫合,醫生給開了克林霉素,預防應用的抗生素。在我跟患者扎針的時候,患者和家屬問我,聽說外傷還需要打破傷風針,醫生為什么不一起開了給用上?
回到護士站,問值班的醫生破傷風的事情,搭班醫生說,夜里光線不好,做皮試不好觀察,先給患者解釋解釋,讓他第二天天亮了,再過來開藥做皮試,不遲。
可我記得以前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并沒有說夜里不能做皮試的啊。
晚上(夜間),這皮試做還是不做啊?
解答
先來看看網友們的回復,看看別人家的醫院是怎么做的?
●視病情,嚴重的話,應該做。現在晚上燈光基本接近日光。
●一般情況下不做,除非緊急。
●一般不做,因為皮試觀察的時候要在自然光下,還有就是夜中班,人員減少,不利于搶救,所以不做。
●我認為不做,夜不觀色,如果過敏搶救都是問題。
●做皮試沒有白天和晚上的區別,該做的就得做。
●看科室平時怎樣做吧。
……
看來,這夜間做不做皮試,還真是不一樣,有做的,有不做的,這皮試究竟做不做,還要入鄉隨俗——看醫院是怎么規定的,科室平時是怎么執行的。
掀開我們的「葵花寶典」,教科書《基礎護理學》,把皮內注射法、過敏性休克搶救的章節,又重新「回爐」了一遍,我們并未看到夜間不能做皮試的字樣。
更有上述網友的現身說法:1、視病情,嚴重的話,應該做,F在晚上燈光基本接近日光。2、一般情況下不做,除非緊急。3、做皮試沒有白天和晚上的區別,該做的就得做。
由此,得出:皮試時間并沒有特殊限定,無論白天、黑夜,都可以做皮試。
但是,既然皮試時間沒有限定,有的醫院和科室為什么夜間不給患者做皮試呢?
原因不外乎有這些:
●夜間光線不好,判斷皮試結果容易出現偏差。
●皮試結果拿不準時,身邊缺少護士一起「拿主意」。
●萬一患者出現過敏,搶救時,夜間由于人手較少,容易出事。
●夜間做皮試,嫌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其實,對于夜間做不做皮試的問題,還是要看患者的具體病情和用藥情況,
當然,搭班醫生的態度也很重要,畢竟,醫護不分家,醫生下了醫囑,要由護士執行,這項治療才能最終實施、完成。
夜間如果需要皮試,護士如何兩全?
之所以有夜間不做皮試的顧慮,還是出于夜間護理安全的考慮。即保證患者的醫療護理安全,又不耽誤患者的治療與用藥,是醫護患三方共同的心愿。
應對策略
做好醫護溝通 醫生在開具夜間皮試醫囑之前,要綜合評定當時的具體情況,視護士夜間工作量,護士人數,患者病情需要等情況而定,事先征求搭班護士的意見,如果護士忙不過來,這皮試又可往后緩一緩,醫生還是要在下醫囑前多問護士一句話,征求護士意見,醫護密切協作,共同把工作做好,合作愉快,是把這項工作完成的前提。
做好患者和家屬工作 就像上述話題中的外傷病人夜間應用破傷風抗毒素的問題一樣,患者和家屬都提出來疑問了,醫護人員就要達成共識,用還是不用,要跟患者和家屬一個滿意的答復和解釋,取得患方的認可,免生事端。
準備好搶救用品 如果醫生下達夜間皮試的醫囑,護士在執行皮試醫囑,
皮試后給患者第一次用藥的時候,醫護人員都要事先心中有數,預先應按搶救過敏性休克的要求,備齊搶救藥品和用物,以防萬一。
用藥期間嚴密觀察 無論是患者做皮試,還是開始用藥即整個用藥的過程中,護士都要提高警惕,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做好患者用藥過程中的觀察與監護,嚴加防范過敏反應。一旦發現問題, 如發現患者有面容蒼白、發紺、蕁麻疹及頭暈、心跳等不適或過敏性休克時,應立即報告醫生,并配合醫生及時搶救、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