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腔穿刺術的適應癥及注意事項
來源:中國護士網 作者:www.qhzkw.net
胸膜腔穿刺術
(一)適應證
常用于查明胸腔積液性質、抽液減壓或通過穿刺給藥等。
(二)操作方法
1.患者面向椅背騎跨在坐椅上,前臂交叉置于椅背上,下頦置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45°仰臥位,患側上肢上舉抱于枕部。
2.穿刺點選在胸部叩診實音最明顯部位,通常取肩胛線或腋后線第7~8肋間,腋中線第6~7肋間或腋前線第5肋間隙為穿刺點。中、小量積液或包裹性積液可結合X線胸透或B超檢查定位。穿刺點可用蘸龍膽紫的棉簽在皮膚上作標記。
3.常規皮膚消毒,術者戴無菌手套,鋪蓋消毒洞巾。
4.用2%利多卡因沿下一肋骨上緣的穿刺點進行浸潤麻醉,直至胸膜壁層。
5.術者用血管鉗夾閉穿刺針后的橡皮管,以左手、示指、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膚,右手將穿刺針的三通活栓轉到與胸腔關閉處,再將穿刺針在麻醉處徐徐刺入,當針鋒阻力突然消失時,表明已進入胸膜腔,接上50ml注射器轉動三通活栓使其與胸腔相通或令助手放開止血鉗,并用止血鉗沿皮膚固定穿刺針,以防止穿刺針位置移動。進行注射器抽液,抽滿后助手再次用止血鉗夾閉橡皮管,而后取下注射器,將胸水注入量杯中計量。
6.抽液畢,用止血鉗夾閉橡皮管,拔出穿刺針,穿刺部位覆蓋無菌紗布,稍用力壓迫片刻,用膠布固定。
(三)注意事項
1.嚴格無菌操作,避免胸膜腔感染。
2.進針不可太深,避免肺損傷,引起液氣胸。
3.抽液過程中要防止空氣進入胸膜腔,始終保持胸膜腔負壓。
4.抽液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反應,如出現持續性咳嗽、氣短、咯泡沫痰等現象,或有頭暈、面色蒼白、出汗、心悸、胸部壓迫感或胸痛、昏厥等胸膜反應時,應立即停止抽液,并進行急救術。
5.一次抽液不可過多,診斷性抽液50~100ml即可,立即送檢胸腔積液常規、生化、細菌培養、藥敏試驗及脫落細胞檢查。治療性抽液首次不超過600ml,以后每次不超過1000ml,如為膿胸,每次應盡量抽凈,若膿液粘稠可用無菌生理鹽水稀釋后再行抽液。
6.避免在第9肋間以下穿刺,以免刺破膈肌損傷腹腔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