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吸入技術_ 氧氣吸入技術操作規程
來源:中國護士網 作者:www.qhzkw.net
↓
評估、告知 | →[ | 評估:病情、意識狀態、缺氧程度;患者有無口、鼻、呼吸道畸形或損傷;膠布過敏史和合作能力 告知:吸氣目的和操作過程可能出現的不適;講解注意事項(不用明火。禁吸煙,防高溫,不要自行調節氧流量。 |
↓
準備 | →[ | 1、環境:做好防震、防火、防熱、防油。 2、抹盆、洗手、戴口罩。 3、備物:吸氧裝置、濕化液、吸氧管、棉枝、彎盤3個,安裝給氧裝置。膠布、水杯、吸氧觀察卡、(拔管用物:方紗、彎盆)。 |
再核對 | →[ | 用物至床旁,再核對,協助患者取合適、舒適體位。 |
↓
↓
插管、固定 | →[ | 將鼻塞塞入鼻孔,妥善固定;或測量鼻導管長道(鼻尖至耳垂的2/3或2—3cn)從鼻孔輕輕插入,無咳嗽,固定鼻導管。 |
↓
整理 | →[ | 交待用氧注意事項,整理患者體位,用物分類放置,洗手。 |
↓
注意事項:
1、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熱、防油。
2、使用氧氣時,應先調節氧流量后應用。停用氧氣時,應先拔出導管,再關閉氧氣開關。吸氧過程中需調氧流量時,先分離鼻導管,調好氧流量后,再與患者連接。
3、吸氣性呼吸困難患者慎用鼻塞吸氧。
4、面罩給氧最小氧流量是6L/min。
5、氧氣簡內氧氣壓力<490kpa(5kg/cm22)禁用。
6、對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氣筒,要用標識區分。
附拔管程序:評估→解釋→拔管。
氧氣吸入技術操作規程
【目的】供給病院氧氣,通過給養,提高肺泡內氧分壓,糾正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缺氧狀態,促進代謝。
【評估】
1、患者的合作程度及心里反應;
2、患者病情、意識、鼻腔情況及缺氧程度;
3、供氧設備情況。
【準備】
護士:著裝整齊,儀表端莊,七步洗手法洗手。
物品:氧氣裝置一套,已安裝在氧氣瓶上,氧氣瓶上有明顯標志“空”或“滿”,(中心供氧:氧氣裝置一套含流量表、濕化瓶);一次性吸氧管及袋子、溫水杯、棉簽、手消液、氧氣紀錄單、污物缸、橡皮筋、紙巾。
環境:安全、整潔、舒適。
體位:舒適體位。
【方法】
1、吸氧:接到醫囑、核對醫囑→洗手、戴口罩→準備用物→攜用物到病床旁→向患者解釋、核對→評估患者的口唇及甲床→檢查供氧裝置(中心供氧連接流量表和濕化瓶,氧氣瓶裝(滿),如是空氧氣瓶另備半、搬手,并安裝流量表→打開氧氣總開關→檢查鼻腔(阻塞、腫脹)→吹氣通暢→檢查、打開棉簽、清潔鼻腔→檢查、打開吸氧管→將吸氧管與濕化瓶連接→打開流量表→按醫囑調節氧流量→將吸氧管鼻塞放于溫水中,測試氧氣流出通暢→將吸氧管放入患者一側鼻孔→妥善固定吸氧管→交待注意事項→整理床單元→消手→吸氧卡記錄吸氧時間及氧流量→護理記錄單記錄(缺氧的癥狀、吸氧時間、氧流量)→粘貼氧氣管標識→回治療室→整理用物、洗手。
2、途中觀察:根據病人的病情(缺氧、呼吸情況,血氧飽和度值進行評估→有效果給予停吸氧; 如無效,查找原因→再評價→回治療室,洗手→客觀紀錄。
3、停止吸氧:向患者解釋→取下吸氧管(如患者面部不清潔,可用紙巾擦拭)→關流量開關→關總開關(中心供氧取下流量表裝置)→再打開流量開關,放出余氣→整理氧氣管→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整理病床單元→消手→吸氧卡記錄患者停止用氧時間、護理記錄單→回治療室,整理用物→七步洗手法洗手。
【評價】
1、操作方法正確、熟練;
2、與患者溝通語言恰當,態度和藹;
3、氧流量符合醫囑與病情;
4、氧氣筒放置正確,用盡氧氣瓶有“空”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