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項目
|
檢查內容及分值
|
檢查方法
|
得分
|
臨床
護理
管理
(30分)
|
(一)建立完善的護理管理組織體系,落實護理管理職責(4分)。
1.根據《護士條例》和醫院功能任務,實行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病區護士長三級護理管理或護理部主任、病區護士長兩級護理管理(0.5分);
2.制定本醫院護理工作發展規劃(0.25分)和年度工作計劃(0.25分);
3.護理部分工合理、職責明確,有體現護理工作貼近臨床的具體措施(2分);
4.護理部對臨床科室開展優質護理服務進行檢查考核(0.5分);
5.對護士長有明確考核內容(0.5)。
|
查閱有關文件;
抽查1位護理部工作人員掌握職責分工、規劃計劃和貼近臨床的情況;
抽查3名護士長詢問護理部、科護士長貼近臨床情況
|
|
(二)建立健全護理工作規章制度、規范及標準(3分)。
根據責任制整體護理要求和《臨床護理實踐指南(2011版)》,制(修)訂以下內容:
1.醫院護理工作規章制度(1分);
2.常用臨床護理技術服務規范、操作規程和標準(1分);
3.各類疾病護理常規(1分)。
|
隨機抽查護理部的規章制度和規范、標準的制修訂情況;
是否體現責任制整體護理和《指南》要求
|
|
(三)制定護士的分層管理制度,體現能級對應(3分)。
1.根據工作能力、技術水平、工作年限、職稱和學歷等要素,對護士分層管理(1分);
2.護士分層管理,每一個護士均對工作負責,依法執業(0.5分);
3.對每一層級均有明確的劃分標準、能力要求和工作職責(1分);
4.對護士的培養培訓也按照層級要求進行(0.5分)。
|
查看有關文件
抽查3名護士分層管理情況,著重體現工作能力和技術水平
|
|
(四)建立護士崗位責任制,探索實施護士的崗位管理(3分)。
1.制定各級各類護士的崗位職責、工作標準和工作流程(2分);
2.制定各級各類護士的護理質量考核標準(1分)。
|
查閱崗位管理制度、崗位職責與能級相對應各類護士考核標準
|
|
檢查項目
|
檢查內容及分值
|
檢查方法
|
得分
|
臨床
護理
管理
(30分)
|
(五)建立并完善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調動護士工作積極性(8分)。
1.根據責任制整體護理要求,制(修)訂護士績效考核制度(2分);
2.績效考核側重護士的實際工作能力,包括:護理工作數量、質量、技術難度、患者滿意程度等(2分);
3.將績效考核結果與護士的收入分配、職稱晉升、學習進修、獎勵評優等結合(2分);
4.充分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2分)。
|
查閱績效考核制度或方案、責任制整體護理要求;
詢問3位不同級別護士對績效考核的滿意程度
|
|
(六)根據護理工作量、患者病情和床位使用率(加床情況),合理配置護理人力,可動態達到以下標準(6分)
1.臨床一線護士占全院護士總數的比例≥95%(1分);
2.全院病區護士與實際開放床位比≥0.4:1(1分);
3.ICU床護比達到2.5-3:1(1分);
4.手術室護士與手術床之比≥3:1(1分);
5.母嬰同室、新生兒床護比≥1:0.6(1分);
6.NICU、PICU床護比達到1:1.5-1.8(1分)。
|
查閱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方案,各科室的護士配置和加床時增加護士的配置方案;
查3個加床最多科室配置情況
|
|
(七)合理調配護士人力,滿足臨床工作需要(3分)。
1.護理部管理全院護士信息,掌握全院護理崗位和護士分布情況(1分);
2.護理部制定有護士人力調配方案或措施,可以對全院護士進行調配(0.5分);
3.科護士長、病區護士長分別可以在科室、病房層面調配護士(各0.5分);
4.有機動護士人力資源庫或應急護理小組,并能夠在應急時期進行調配(0.5分)。
|
查看護士崗位設置及分布;
查看人力調配方案、調配記錄、機動護士名單及使用情況
|
|
檢查項目
|
檢查內容及分值
|
檢查方法
|
得分
|
臨床
護理
服務
(45分)
|
(一)病房管理有序(3分)。
1.醫院或科室有病房管理制度和探視管理制度(1分);
2.病房環境安全、整潔(1分);
3.不依賴患者家屬或家屬自聘護工護理患者(1分)。
|
實地查看病房環境
|
|
(二)公示并落實服務項目(3分)。
1.根據《綜合醫院分級護理指導原則(試行)》,結合科室?茖嶋H,細化分級護理標準和服務內涵(1分);
2.細化后的內容能夠充分體現本科室疾病特色(1分);
3.將細化后的內容在病房的醒目位置公示(1分)。
|
實地查看3個病房的有關情況
|
|
(三)改革護理分工方式,實行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10分)。
1.病房實行責任制分工方式,根據患者病情、護理難度和技術要求,對護士合理分工(2分);
2.責任護士職責清晰(1分),分工實現扁平化,使有資質的護士獨立分管患者(1分);
3.每名責任護士平均負責患者數量不超過8個(2分);
4.護理量大或一級護理患者較多的病房,護士人數適當增加(2分);
5.護士排班體現根據患者需要和尊重護士意愿,減少交接班次數;保證夜班、節假日的護理人力(2分)。
|
抽查內科、外科各2個病房的排班;
1個病房未體現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的,扣5分;
每個病房詢問護士長、不同年限護士共3人對責任制分工方式的掌握情況
|
|
(四)全面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工作職責(17分)。
1.責任護士的工作內容應當包括:病情觀察(0.5分)、基礎護理(0.5分)、治療(0.5分)、康復(0.5分)和健康指導(0.5分)等;
2.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提供有針對性、個性化的護理服務(1.5分);
|
抽查內科、外科各2個病房;請每個病房2個責任護士陳述每日工作內容和流程,每人少一項扣0.5分
|
|
檢查項目
|
檢查內容及分值
|
檢查方法
|
得分
|
臨床
護理
服務
(45分)
|
3.責任護士每天評估患者,掌握所負責患者的診療護理信息,有效開展健康教育、康復指導和心理護理:
(1)一般資料: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主
管醫師(1分);
(2)主要診斷、第一診斷(1分);
(3)主要病情:住院原因、目前身體狀況、臨床表現、飲食、睡眠、大小便、活動情況、心理狀況等(2分);
(4)治療措施:主要用藥和目的、手術名稱和日期(2分);
(5)主要輔助檢查的陽性結果(1分);
(6)主要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1分);
(7)病情變化的觀察重點(1分)。
4.患者的護理級別和病情、自理能力相符(1分);
5.護士長每天評估科室重點患者(1分),有調整護士的原則(1分),有指導護士的規定(1分)。
|
對照病歷檢查內科、外科各2個病房各2名責任護士,對所負責3名患者情況的掌握程度
|
|
抽查2名患者
抽查2名護士長
|
(五)不斷提高患者滿意度(4分)。
1.患者知曉自己的責任護士,對責任護士服務滿意(1分);
2.定期進行患者滿意度調查;調查內容客觀,調查資料可信度高(1分);
3.根據患者反饋意見,采取可持續改進的措施(1分);
4.對患者的投訴進行調查處理(1分)。
|
隨機詢問3名患者;
查閱2011年3月-7月滿意度調查資料和改進措施的記錄與落實;
查閱投訴的調查處理記錄
|
|
(六)規范護理文件書寫(6分)。
1.制定醫院護理文件書寫規范、質量控制和考核標準(1分);
2.完善各?谱o理記錄,突出?铺攸c(1分);
3.護理文件書寫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字跡清晰,使用醫學術語(1分);
4.采用表格式護理文書(1分);
|
查閱護理文件書寫和管理的相關規定;
抽查2份護理記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