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文書的書寫及護理病歷模板
休克病人 密切觀察并記錄神志、面色、肢端色澤、皮膚溫度濕度、血壓、體溫、脈搏及尿量/小時;準確記錄出入液體量,有創口者注意創口有無出血;詳細記錄使用抗休克藥物的藥名、劑量、效果及時間;輸液輸血的速度及量,病人對疾病的認識,態度等情緒心理變化;護理工作重點、效果、目前存在的問題及應注意的事項等
重危病人 病情驟變或心跳呼吸停止的時間及臨床表現,如為呼吸心跳驟停則應敘述此期指征有無,如意識喪失,頸動脈搏動消失,瞳孔對光反應消失,心電圖呈一直線等。如是其他情況,如上消化道大出血,則應詳細記錄病情變化的過程,時間,出血量等。
醫生到場的時間,采用何種方法或藥物進行搶救,詳細記錄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摩,給氧,吸痰等急救開始的時間及給藥的藥名,劑量,濃度,途徑時間等。
用藥或急救有何反應及效果,如心電圖改變、呼吸、脈搏、瞳孔、面色、皮膚溫、濕度及意識的變化,一旦心跳、呼吸恢復,應詳細記錄時間,以便能看出從搶救開始到復蘇成功共用多少時間
如搶救未成功,病人死亡,應記錄停止搶救的時間,臨床死亡的指征,并歸納采用了哪些急救技術等藥物進行搶救,共搶救了多長時間,尸體料理的情況等,并應交代對死者家屬的安慰,關懷工作如何進行的,遺物的交代等。
待產、分娩產婦 待產時應重點記錄產婦的胎次、產程、破膜時間、宮縮情況,胎心音強弱、頻率、節律等,分娩過程應記錄助產方式、分娩時間、新生兒性別、身長、體重、有無先天畸形、有無窒息、阿氏評分情況;胎兒分娩后則應記錄胎盤、胎膜娩出時間、是否完整、出血量多少,何時回病房。產婦回病房后應觀察記錄產后6小時有無小便、子宮收縮情況,宮底高度、產后醫囑執行情況,重點觀察內容等。
死亡 經搶救無效—時間—呼吸—心跳—血壓—心電圖—瞳孔—主管醫生宣布臨床死亡—死亡后通知人員及處理—尸體處理—手續
要求、格式及質量標準
一般護理病歷
要求:
1、由執業護士資格的護理人員根據醫囑、病情對一般患者住院期間護理過程的客觀記錄。
2、用藍黑鋼筆或碳素筆記錄,填全楣欄。
3、按日期、時間順序客觀記錄病情變化、護理措施及效果。
4、根據醫囑及患者病情決定記錄頻次,入院當天要有首次記錄,病情有變化及特殊治療、護理時隨時記錄。
一般情況下:
一級護理每日至少記錄一次;
二級護理至少三日記錄一次;
三級護理至少一周記錄一次;
急診入院連續記錄2天;
特殊檢查前后各記錄一次;
手術前要記錄術前準備情況;
手術當天要有術后護理情況的記錄;
術后前3天,每天至少記1次;
出院應有出院記錄。
5、護士記錄后及時簽全名 。
6、病情變化改特護或重危護理時應及時書寫危重護理記錄。
格式:
內科一般護理記錄
年、月、日、時間
T、P(HR)、R、BP
一般情況+護理級別+病情及并發癥觀察(誘因-臨床表現-針對性的檢查)+醫囑落實及護理措施+其他護理措施及效果+健康教育+其他
簽名
外科一般護理記錄
年、月、日、時間
T、P(HR)、R、BP
術后----日+護理級別+一般情況+病情并發癥及主訴+醫囑落實及護理措施+其他護理措施及效果+功能鍛煉+健康教育+其他
簽名
(術前、術日護理記錄書寫執行基礎護理病歷書寫中有關內容,有內科問題參見內科病歷書寫模板)
危重護理病歷
要求:
1、由執業護士資格的護理人員根據醫囑、病情對危重患者住院期間護理過程的客觀記錄。
2、醫師開病危、病重醫囑后,護士應及時書寫危重護理記錄。
3、日間、夜間均用藍黑鋼筆或碳素筆記錄。
4、詳細、及時、準確記錄出入量。
5、根據醫囑及相應專科疾病護理特點及時、詳細、準確記錄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記錄時間應具體到小時、分鐘。
6、體溫若無特殊變化時,至少每日測量四次。
7、下午7時應小結日間(7am—7pm)液體出入量,并用藍筆雙線標識;次晨7時總結24小時(7pm—7am)出入量,并用紅筆雙線標識,然后記錄在體溫單上。
8、每次記錄應在護士簽名欄內簽全名。
格式:
按危重護理記錄單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