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急診的預防和護理
幼兒急疹也稱幼兒玫瑰疹,是嬰幼兒時期一種常見的病毒性出疹性疾病。多見于6個月-2歲的嬰幼兒。6個月以內的嬰兒可能從母體獲得被動免疫而很少得病。感
染后有持久免疫力,以后不會再得第2次。本病的特點是急性起病,突然高熱達40℃,持續3-4天后體溫突然下降,在體溫下降的同時或銷后答身迅速出現皮
疹,皮疹由頸部及軀干開始,迅速波及四肢。皮疹為疹大多為散在性,少數相互融合。皮疹1-2天后全部消退,不留色素沉著;頸部、枕后表淋巴結可輕度腫大,
但無壓痛,不如風疹明顯,病人雖有高熱,但是全身癥狀輕,精神較好,僅有輕度咽紅,有時伴有咳嗽。
周圍血白細胞總數降低,分類以淋巴
細胞占多數,這是幼兒急疹周圍血象的特點。幼兒急疹出疹前就是有經驗的醫生也難以確診,一旦體溫驟退,出現典型皮疹即可診斷。此時可能已為"馬后炮",因
為家長已經為嬰兒數天的持續高熱急得團團轉。好在幼兒急疹預后良好,很少有并發癥發生,無并發癥時不必用抗生素。治療主要為對癥處理,高熱時可適當用退熱
劑。
幼兒急疹,故名思義是指嬰兒所患的急性出疹性疾病,一般多為半歲左右的小嬰兒。故中醫稱為“奶疹”。又因為本病有皮疹,皮疹形似麻疹,又有人把它稱為“假疹”。民間也有人把本病叫做“臊疹子”的說法。
臨
床上有時可見周歲以內的小嬰兒突然出現無明顯誘因的發燒,體溫—般為高熱。高燒時小兒精神稍差,有時出現輕咳、流少量清涕等癥狀。也有的無任何癥狀。當熱
退時精神好,嬉戲如常,一般納食欠佳,大便正常。高燒一般在39℃左右,持續3天左右熱退,隨即皮膚出現紅色較密集的皮疹,壓之褪色,不癢。大約l~2天
自行消退,其間小兒無任何不適,活動、飲食等日常生活均正常。因為本病有發燒、皮疹,故有的家長誤認為孩子患了麻疹。其實這是由病毒引起的兒童特有的一種
輕型發疹性傳染病。本病好發于春季,但一年四季均可見到。
本病的典型病例表現為起病急驟,熱度較高常在39℃以上,一般持續二天左右即可自行退燒,隨即全身出現玫瑰色疹點,以軀干、腰、臀部為最多,面部及肘、膝部則較少,疹出l~2天后自行消退,無色素沉著,也不脫屑,愈后良好。
本
病應注意與麻疹鑒別:幼兒急疹與麻疹不同之處在于本病癥狀較輕,患兒在發熱期間精神、食欲均較好,它的特點是熱退疹出,疹子在1~2天內自行消退。而麻疹
大多精神倦怠,不思飲食,具有卡它癥狀等。當疹出時熱勢更盛,其疹子的發出一般是從頭面、發際開始,遍及全身,出疹時間也比幼兒急疹長。臨床上兩種疾病的
區分并不難。
本病還應與風疹鑒別:風疹多發生于冬春季節,發熱較輕。一般38℃左右,伴見咳嗽,特殊的皮疹細小如沙,色淡紅,并
有枕后淋巴結及耳后淋巴結腫大。發病的患兒年齡以幼兒居多,也可見于學齡兒童。與本病鑒別主要是出疹時間,疹形及年齡。幼兒急疹是好發于1歲以內的小嬰
兒,皮疹鮮紅,疹形比風疹大,且為熱退疹出,故臨床上不難鑒別。
西醫治療本病主要是對癥處理,及時退燒,沒有其他特殊處理方法。
中醫認為本病初起多因外感時邪,郁于肌膚與氣血相搏,外發肌表。故應采用疏表清熱之法。常選用蘆根10g,金銀花6g,野菊花8g,連翹10g,淡竹葉
3g,黃芩6g,薄荷3g,丹皮5g等具有疏表清熱,涼血解毒之品。應用這種方法可以起到促進退燒,防止留有余邪的作用,水煎后每日分3~5次服用,每次
喝30—50ml。值得一提的是中藥的熬制,這種藥性的藥物應先用水浸泡半小時,待開鍋后,微火熬15分鐘即可,這樣可以保存藥性,使藥物充分發揮作用。
也可用銀花10g,野菊花15g,貫眾6g熬湯代水喝,同樣有清熱解毒透表之功效。治療本病的關鍵在于及時退燒,不留余邪。
在預
防和護理方面,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周歲以內的小兒形氣未充,發育不完全,抵抗疾病的能力差,所以不要帶孩子去串門或公共場所。因為公共場所人多,細菌
及病毒在空氣中的密度相對比較高,這樣小兒染上疾病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②周歲以內小兒飲食一定要有規律,在能添加副食后要注意蔬菜的攝入。中醫認為脾胃
為人的后天之本,飲食規律、豐富,納食正常才能促使小兒很好的發育成長。身體強壯后,抗病能力自然會增強。③在小兒發熱期間,應多給孩子飲水,以溫開水為
佳,不要喝甜水。因為小兒發熱時食欲欠佳,甜水會進一步影響小兒的食欲,不利于疾病的康復。在飲食上以清淡為主,肥甘厚味會使氣機壅滯,影響脾胃運化、消
化功能。④患病期間小兒體虛,應特別注意避風寒,慎勿汗出當風,那樣會招受新邪而致病情反復。小兒發熱汗出時,可用溫熱的濕毛巾或柔軟的干毛巾給孩子擦
拭,這樣既可散熱又很舒適。
幼兒急疹是一種輕型傳染病,所以在冬春季節家長可以每天給小兒喝一袋板藍根沖劑,用以加強小兒抵抗病毒侵襲的能力,預防疾病。本病一般病程較輕,預后良好。所以當您的孩子患了此病,也不必驚慌,按上述方法去做,一般都可痊愈,倘若病情反復應及時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