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到一護士爆料:她是一位三甲醫院某某科護士(化名劉衛婷),醫院本部為了彌補新院區的虧損,挪用本部醫護人員的績效獎金,導致本部院區的醫護人員績效驟減,“平均每個醫護人員績效獎金每月少發了2000多元。”
“從三月份開始,我們的績效獎金就明顯減少,平均比之前要少了2000多一個月。”護士劉衛婷介紹,“之前我們每個月的收入大概在7000多元,現在拿到手只有5000多塊錢了。一開始我以為是統計錯了,后來發現所有的護士甚至包括醫生的績效獎金都少發了。”
績效獎金突然少發了這么多,醫院是什么說法呢?
“我們問了財務科,沒有給出任何說法。”劉衛婷表示,“財務科說他們只負責發放,具體他們也不知道。后來聽醫院的同事私下里傳,好像是新院區去年虧損了幾百萬,院長為了填補虧空,就從所有醫護的績效獎金當中扣了一部分。”
據了解,劉衛娟所提到的這一新院區,是該三甲醫院在郊區新建的一家分院。該分院由于地理位置相對偏遠,且知名度不高等緣故,一直經營不善,甚至出現了虧損的情況。知情人士透露,“2017年,分院出現虧損,虧了幾百萬元。”
“醫學界”隨后致電該醫院,該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醫院工資都是按時發放的”,至于護士反映的績效減少的情況,他本人表示“并不知情”。
長期以來,醫護人員的薪資收入,一直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醫學界”注意到,近年來醫護工資被克扣的新聞屢見報端,時常在醫療界引起熱議。
早在2015年,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慢病防治中心皮膚科護士盛小寶(化名)就向“醫學界”反映過年終獎被克扣的問題。據“醫學界”當時報道,該院克扣護士盛小寶年終獎金4800多元,一直不發。最終護士提出勞動仲裁,經調解,醫院需再向其支付3000元違約金,共計7800多元,并約定一個月內付清。
“丁香園”此前也報道,2016年,山東省泰安市中醫二院醫護人員因不滿工資被克扣還有院長的一些做法,100多人走上街頭,拉起橫幅,到在泰安市區委泰山區衛生局門口討要說法。
泰安中醫二院的一名醫生說,中醫二院存在院長克扣員工工資的情況,并且是全體員工的工資!據說全體員工沒有工資,還得自己掏錢交保險。
該院的另一名醫生表示,事情的緣由是因為今年醫院改變了工資的計算方式,導致1月份有超過70%的科室工資要比之前低,還有部分科室醫生不僅拿不到錢,反而還欠醫院的錢。最終,此事以當地政府和衛生部門的介入而告一段落。
今年年初,“西安直播”報道了陜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某醫院因為虧損而克扣醫生工資的新聞,被鬧到了網上。據醫院領導稱,因為醫院有虧損,所以沒錢發工資。
醫院虧損,怎能讓醫生背鍋呢?無奈之下,醫院職工聯名舉報醫院領導。舉報稱,醫院就連財政撥款的2.4萬元文明獎都被截留,用作它處。此外,醫院還存在職工社保斷繳的情況。并且醫院數十名醫生職工,拿著白色橫幅維權。
那么,為啥這么多醫院都得了“欠薪病”呢?
“現在很多大醫院喜歡搞基礎建設,不斷擴建,導致欠款太多,資金鏈跟不上。此外,取消藥品加成,讓一些醫院尤其是縣級醫院損失了不少利益,發不出工資和獎金也是在所難免。另一個情況是由于當前反腐,醫院的錢也不敢發。這樣的情況下,醫院一般會選擇‘暫時委屈醫護人員’。”知情人士透露。
此外,一位三甲醫院的管理者也向“醫學界”表示,“作為醫院管理者,如果不是醫院遇到一些困難,一般情況下也不希望拖欠獎金,這樣會影響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他坦言,“管理者也是人,也希望有獎金呢。”
話雖如此,有哪個醫生或護士愿意自己的工資和獎金被拖欠那么久呢?更多的醫護人員關心的是,一旦遇到醫院拖欠工資和獎金,他們該咋辦呢?
“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資深醫療律師宋紹輝表示,雖然《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并可責令支付賠償金。“但因為獎金數額由單位自行確定,一般情況下在勞動合同上不會體現,因此通過法律途徑主張權利可能有一定困難。”
宋律師同時也表示,申請勞動仲裁會導致醫務人員和醫院雙方關系緊張,醫務人員考慮到職業發展,一般也不會通過法律途經解決。他建議醫務人員可以先和醫院進行協調,如果協調不成再向轄區勞動監察部門舉報。
不熟悉醫療行業的人,往往會認為醫務人員的收入很高,并且質疑他們收紅包、拿回扣。但是說醫務人員收入高,幾乎每個醫護都滿是委屈。事實上,大家口中的“灰色收入”,并不是每個醫生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