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君:這幾天,很多人一直在討論“兩會”問題,筆記君一直沒吭聲,一直等著護理提案,結果一直沒出現,甚至懷疑,“兩會”根本沒有護理代表。
昨晚問了《中國護理管理雜志》的老師,她說我們護理界也有代表,就是李秀華老師。結果,今天就有消息了,太激動了。
另外,為什么大家都在呼吁鐘南山的投票呢?他提出的大都是管理層面和醫生相關的,和我們護士沒有多少聯系啊,哪怕他的提案通過了,對我們的工作也沒有多大的改變。
我們護理人員要頂起來的,是今天這篇文章,我們要感謝的是以下的這些老師們,是他們對護理人員提出的我們迫切的提案。
把他們的名字告訴更多的人吧,讓我們記住她們。
2016全國“兩會”開幕了。來自全國各地各界的委員們,都把自己調查調研的、代表百姓心聲的意見和要求反饋給政府有關部門。那么,有哪些委員的提案是和護理行業有關的呢?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
李秀華:制定《護士法》,培養護理人才
2016年3月4日,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醫藥衛生界委員聯組會在北京華北賓館舉行,13位委員做了精彩發言,其中一位,是我們護理行業的代表,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李秀華委員。
李秀華委員在會上提出了3點建議:
(1)盡快制定《護士法》,保障護士人身安全
李秀華指出,根據中華護理學會對《護士條例》實施后效果進行的調研,結果顯示:只有40%的護士認為其人格尊嚴、人身安全得到保障。為此,應通過立法保護護士的合法權益,保障護士隊伍的穩定;通過立法授予護士獨立執業的權利,使優秀護理資源向社區及基層輻射。
(2)調整護理服務收費,給護士漲工資
護理服務費用低廉,一直延續幾十年前的標準,嚴重挫傷了護士積極性。要合理調整護理收費標準,理順醫療服務收費結構。合理確定護理人員薪酬水平,體現護士勞動價值,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這也是進一步深化優質護理服務,保障患者享有專業護理照護,進一步推動醫改進程的重要舉措。
(3)護士是緊缺人才,國家應重點扶持
護理專業技術人才嚴重不足,護理人才培養應列入國家急缺人才工程建設中,重點扶持,更好地應對中國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服務需求并儲備人才。
張海迪:康復機構護理人才短缺
3月6日,全國政協社會福利和保障界別的討論中,政協常委張海迪表示,我國康復專業技術人員的人均擁有量不到發達國家1/10,她提出要著力解決康復機構、養老機構的專業護理人才嚴重短缺問題。
“我們去過很多康復機構和養老機構,發現康復護理人員嚴重不足,平均一個康復護理人員要照料15人至20人。”張海迪說,康復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大、待遇差、晉升空間不足,流失嚴重,有的地方甚至只能聘請家政人員承擔康復護理工作,康復服務需求得不到滿足。
提案建議提供優惠政策促進康復護理人才培養,推進康復護理人才職業化、規范化發展,制定津貼、職稱評定等傾斜政策,形成一支穩定的、規模化的康復護理人才隊伍。
易連軍:培養失能老人專業護理隊伍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進程的加速,我國老年人口的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大約有4000萬以上的老人因疾病、傷殘、衰老而失去自理能力,約90%的失能老人需要專業護理服務和專業治療來緩解痛苦,但在社會上,這樣的專業護理人員嚴重短缺。
來自齊齊哈爾市的全國人大代表易連軍建議,應積極推進“醫養結合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讓醫保、保險進入養老服務體系,提高護理人員待遇,穩定護理人員隊伍。鑒于市場需求較大,政府可考慮從養老產業長遠發展出發,加強與各地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增設老年人護理專業,長期、持續培養和輸送有資質證書的老年病治療、護理方面的專業人才,以此提高整體護理質量,加快專業護理隊伍建設。同時,要充分發揮好對持有護理證書上崗人員的“傳幫帶”作用,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熟悉、從事護理工作,讓更多失能老人遠離痛苦,享受幸福、舒心的晚年生活。
戴皓:盡快建立長期護理險
全國政協委員戴皓建議,盡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一是應抓好頂層設計,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全民參保計劃。這應成為繼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這五大基本保險之外的第六個社保險種。二是應抓好政策引導,給予稅收優惠以促進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的發展。三是應擴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范圍,實時推動長期護理保險的普及。四是應充分調動保險公司的積極性。五是鼓勵保險機構與護理機構相互合作。
劉衛昌:建立殘疾人護理大學
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肥鄉縣卜寨村村委會主任劉衛昌說,在農村,一個重度殘疾人就能夠拖累一個家庭,別說實現小康生活了,僅靠補貼性資金只能夠解決一家人的溫飽。為此,劉衛昌委員建議,國家應該在各地創辦殘疾人康復托養護理中心,同時,創辦若干所國家殘疾人康復護理大學,在各地建立殘疾人護理專業類的大中專院校,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性護理人才。除此之外,還應明確殘疾人護理專業畢業生在文憑、工資、就業、社保、養老保險乃至職位晉升上與其他全日制學校畢業生享受同等權益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