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引網友淚奔,社會須向護士多投敬意
來源:中國護士網 作者:www.qhzkw.net
“陽陽,你一定是剛到家吧,肚子餓嗎?媽媽上小夜班去了,晚飯已經準備好了在蒸鍋里,如果有些冷了就開小火蒸5分鐘就行了,揭開鍋蓋和端出來時候別燙著手,小心一些!”“作業做完就放在桌上,媽媽回來會簽字的,希望回來看到的是做美夢的你!”近日,護士媽媽上夜班前給孩子的留言在微信好友圈、微博、QQ群等平臺被大量轉發,讓不少網友感動落淚。給孩子留言的是通大附院急診搶救室的護士楊芬。
對于才11歲、爸爸又經常出差的陽陽來說,多么希望媽媽親自到學校去接自己放學回家,多么希望媽媽和自己一道用餐,多么希望媽媽輔導自己做作業并簽上姓名,多么希望媽媽給自己講講故事,多么希望媽媽調好水溫讓自己能洗一個舒服的熱水澡……可這一切,對陽陽而言近乎奢望,因為他的媽媽是一名急診護士。所以,這名才11歲的孩子不得不經常一個人放學回家,獨自吃飯、做作業、洗澡,孤獨地躺在床上努力在夢中與媽媽撒嬌一回。
急診護士承擔著院前急救、院內救治(搶救、留觀、輸液、注射)和重癥監護等工作。對急診護士來說,其一是工作艱辛。急診科各種危重病人多,搶救必須爭分奪秒。急診護士每日精神高度緊張、注意力集中;長時間站立、快步行走,且還要搬運重物及病人。2012年12月27日的人民日報,曾以《急診室觀察:“生死時速” 這里的醫生護士太累了》為題,報道了急診室護士的艱辛。其中一位叫黃靜雅的急診護士接受采訪時說,她計算過,每個護士一天下來要走20000步左右,相當于11公里的路;打針輸液轉運病人這些操作,平均一天下來要彎腰200余次。急診護士之艱辛由此可見一斑。其二是職業高危。各種化學藥物的接觸以及頻繁地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常暴露于多種職業性危險因素中,急診護士為職業性損傷的高危人群。另外,急診護士還不時遭遇病人及家屬的不理解,傷害護士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楊芬給孩子溫暖而又略帶心酸的留言,讓不少網友感動落淚。是呀,人是感情的高等動物,將心比心——哪個母親愿意欠孩子這么多的親情債?哪個孩子愿意母親不在身邊而不得不經常小鬼當家?
其實,不管是哪類護士,都很辛苦,但社會上還有不少人對護士存在隔閡甚至偏見。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太需要理解,太需要寬容,太需要尊重。媒體固然要不遺余力地將護士的真實工作場景、心理狀態及背后感人的生活故事呈現給讀者;作為衛生主管部門,也須多推介護士群體、盡可能緩解護士的工作壓力、多加強護士的安全防護等等。而作為普通民眾,無論是健康者還是患者,應該多向護士投去敬意,畢竟她們太不容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