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護士停呼吸機累死病人 醫管局關注調查情況
來源:中國護士網 作者:www.qhzkw.net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瑪嘉烈醫院兩名護士于5月為病人轉送病區期間,因短暫停用呼吸機而令病人死亡。瑪嘉烈醫院2日公布調查報告,認為事故涉及人為判斷落差,護士需要加強培訓及警覺性。2名涉事護士已返回工作崗位,有待院方作人事程序跟進。香港醫管局表示,已收到并接納調查結果及報告提出的建議。當局會責成瑪嘉烈盡快落實各項建議,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
這次嚴重醫療事故涉及一名在瑪嘉烈醫院荔景康復大樓療養、患有罕見的晚期運動神經元疾病的57歲女病人。已留院8個月的女病人呼吸衰竭,需要透過無創傷性呼吸輔助器(BiPAP)面罩,接受氧氣治療。在5月26日,2名資深護士將病人運送到同一病房內的另一病格,以進行病房清潔及消毒。有關護士基于病人當時的臨床情況穩定,血含氧量正常,以及預期轉送過程短暫,判斷病人可以“拔喉”暫停氧氣治療。惟病人在轉送期間情況轉壞,最終于同日離世。
高估停氧能力 已受培訓復工
獨立調查委員會2日完成調查,認為事故涉及人為判斷落差。肇事的2名資深護士具備9年以上經驗,曾接受使用BiPAP的培訓,亦曾照顧同類病人,對氧氣治療的指引,及運送危重病人的規程有所認知。由于病人在事發當日早上,可短暫停止BiPAP以進行面部清潔及吸入藥物治療,加上其臨床情況穩定及血含氧量正常,故2名護士高估了病人過床過程中,停止氧氣治療的承受能力。2名護士對病人離世深感歉意及難過,并休假一段時間。其后二人再接受培訓,現時在上司的督導下重回工作崗位,有待院方作人事程序跟進。
委員會評估,事故亦涉及在荔景康復大樓工作的護士,較少接觸BiPAP,以致出現判斷落差,故認為有需要加強醫護人員使用BiPAP的培訓,并提醒他們注意運送危重病人的指引,以提高警覺性。鑒于現時醫管局的BiPAP使用指引,只適用于慢性支氣管炎病人,故委員會建議擴大有關指引以涵蓋更多臨床情況,包括運動神經元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而指引亦應列明短暫停止使用BiPAP,和因治療或檢查而需在院內運送BiPAP病人的措施。
醫管局接納報告 促瑪院履建議
香港醫管局表示接納調查結果及報告提出的建議,并會責成瑪嘉烈醫院盡快落實各項建議,避免再發生同類事件。瑪嘉烈醫院行政總監董秀英再次向病人家屬致歉及致以深切慰問,又指院方已加強員工的警覺性及培訓,舉辦4次研討會介紹無創傷性呼吸輔助器的守則。有關個案已轉交死因裁判官跟進。
小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干事彭鴻昌認為報告可以接受。他表示,涉事的荔景康復大樓較少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的病人,護士未必能立即察覺病人異常情況。對于2名涉事的護士已返回工作崗位,彭鴻昌認為,只要護士重新接受足夠培訓,并有人督導臨床工作,返回崗位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