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2點,東方醫院急診大廳發生一起惡性沖突。據院方說法:五名醉酒市民在就診時突然對醫務人員大打出手,導致一名男性護士身受重傷。
昨晚,當記者走進東方醫院的急診大廳,這里秩序井然,預檢臺的護士正在有序地接待著一位位前來就診的患者,只有幾名坐在大廳里值班的保安讓人能依稀聯想起20多小時前發生的那場沖突。然而,當被問及昨天凌晨的事發經過時,無論是保安、護士還是其他一些醫務人員大多表示:因為輪班的關系,對此事并不十分知情。不過,記者在醫院里還是找到了部分知情者,盡可能還原事發時的整個經過。
據當時在現場的知情者透露,昨日凌晨2點,東方醫院的急診大廳走進了2男3女,這5人是帶著一箱沒喝完的啤酒進來的,都有醉酒的跡象。接下去發生的一幕更讓人始料未及。“其中一個年紀較大的男子先一個人走到預檢臺說‘我要掛號’,隨后他指著隨行的一個較年輕女子說‘她割腕自殺了’。”據一位醫院工作人員回憶,預檢臺的護士隨后給了該男子一張登記表讓他填寫,雙方當時并沒有發生什么矛盾,不料,該男子卻并沒有填寫登記表,而是突然撲上去,猛地一拳打在醫務人員臉上,更為駭人的是,該男子隨行的四位同伴見此情景竟也一擁而上,大打出手。
根據醫院的監控錄像顯示,從該男子走到預檢臺掛號到突然施暴,前后不過25秒鐘的時間。而“開打”后的情景,一位知情者更是用“瘋狂”兩字來形容,“這五個人索性沖進了預檢臺。看到人就打,見到東西就砸,桌子上的保溫杯也被他們用來砸人了!”而據醫院的一位工作人員透露,這幾人一路從預檢臺追打到治療室、搶救室,一部生命體征探測儀也被他們打爛了。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晚上,東方醫院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布了一張視頻截圖,兩名身穿藍白橫條上衣的男子就在離躺滿病人的臨時病床的咫尺之遙處和醫務人員發生了劇烈的肢體沖突。記者了解到,當時,搶救室、留觀室、輸液室均有病人接受治療,而事發時醫務人員仍堅持接診其他病患者。知情者表示,“警察趕到現場以后,打人者依舊不依不饒。”
據悉,在這起突如其來的沖突中,有3位醫務人員受傷,其中醫院預檢臺的一位男護士受傷較重,被診斷為頭部出現兩塊大血腫,眼部下方多處開裂,口腔內部出現多處裂口。據了解,該名男護士今年只有26歲,平時表現一貫良好。
醫院方面表示,這名男護士如今已經入院治療,暫時沒有生命危險。而對于五名“鬧事者”的來歷,院方表示并不清楚,而據一位知情者透露說,2男3女里,年齡最大的男子有50歲,最年輕的是那個據稱割腕自殺的女子,今年28歲。東方醫院方面表示,沖突雙方之間此前不存在任何過節和糾紛。在該起沖突發生后,院方也向公眾發出呼吁,希望能保障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與起碼的職業尊嚴。
據警方透露,肇事的5人目前已被警方控制,但由于案情還在進一步調查中,因此目前還不便發布更多的信息。
醫患之間要學會換位思考
因為時間實在相隔太近,所以當我們得知昨天凌晨,上海“又”出現一起醫患暴力沖突事件后,很難不條件反射地想起前些天才曝出的另一件事:
7月10日,北京安貞醫院,由于一名女患者穿刺傷口出現滲血,3名家屬對護士處置過程不滿,竟把4名護士毆打致傷。
不至于吧?醫患關系這是怎么了?
天太熱人容易煩躁?借口!現在哪家醫院沒裝空調?病人病情緊急引發焦躁?站不住腳!人類歷史自出現醫患關系以來,哪個病人看病心情不焦慮?難道都需要用對醫者拳腳相加的方式來發泄胸中郁積?
我相信,兩件事之間的時間跨度之短,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醫患關系近些年來日益緊張的現象,也早已潛伏著一些必然性。
這些年,由于社會經濟體制的轉型,醫院逐漸由“福利”型機構轉變為向社會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的特殊經營者,醫療活動日益商業化、病患日益被“物化”,廣大患者對“白衣天使”的那種傳統的敬仰便在這種大背景下逐漸被淡化。醫患關系也悄悄從一種“救死扶傷和感恩戴德”的關系,被許多人轉換成一種“等價交換,理所當然”的認知,如此,醫患之間那種互相尊重、關愛也就隨之減少了,變得冷漠,甚至不信任。
不可否認,這是社會前進的步伐帶來的副作用,我們不能阻止,但我們卻可以從每個人內化自己的修養開始,學會注意舉止必要的得體、克制,端正一些容易走向極端的觀念。
不是你病人付了錢,醫生就必須事事應你所請,任你驅使,稍加不滿則隨意責罰;而醫者作為對人民生命和健康負責的從業者,是否也該多體諒一下患者的心情和狀況,而不是把“你出錢來我服務”作為醫患之間唯一的溝通語言。
理解,永遠是人和人之間正能量溝通的前提,學會換位思考是人從不可愛變得討人喜歡的“捷徑”,即便是在人心容易迷失,缺少深度閱讀和思考的時代大背景下,我們也不該忘記一些最原始而有效的交流方式。
還有一句大俗話,最后得補上:不管這類事件在得到還原之后,是誰對誰錯,以暴力方式去處理,一定是最錯誤的,這不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讓結果走向萬劫不復。從這一點上來說,京滬這兩起事件,打人的病患一方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