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 一名2歲女童接受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很成功
太意外 但進入重癥監護室一天后 患兒卻不幸死亡
沒想到 調取監控發現護士竟連續狂扇患兒耳光 疑為患兒致死原因
網傳“貴州ICU護士粗暴護理患兒”事件調查
據新華社電 近日,網傳一段名為“女童在重癥監護室遭護士連扇耳光,一天后死亡”的視頻引發公眾關注和熱議。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網傳視頻
女童在重癥監護室遭護士連扇耳光
一段名為“女童在重癥監護室遭護士連扇耳光,一天后死亡”視頻顯示,一名躺在重癥監護室病床上的患兒數次被護士拍打臉部,患兒頭部還被護士拎起后重重地放在枕頭上。有文字解說道:“一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接受手術,家人稱手術非常成功,但進入重癥監護室一天后患兒卻不幸死亡,調取監控發現,護士竟然曾連續狂扇患兒耳光。”
此外,護士拍打患兒臉部的動作還被制作成加速播放的“動態圖”,被大量轉發。視頻引起網民強烈關注,有人譴責護士的行為喪失職業道德,也有網友認為,護士可能是在術后對患者進行醫療“喚醒”,但動作幅度太大;還有網友對后期制作“動態圖”的真實性表示質疑。
患兒父親
對護士舉止很氣憤 對女兒死因產生質疑
記者采訪了解到,這段視頻是貴州省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里的一段監控錄像。視頻中的患兒羅某某2歲,是貴陽市開陽縣宅吉鄉人,今年4月24日進入貴州省人民醫院心外科治療,經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
據貴州省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5月8日,患兒在全麻體循環下進行手術,術后轉入ICU(重癥加強護理病房)監護和治療。5月9日18時25分,患兒病情危重經搶救無效死亡。
患兒父親羅永松告訴記者,手術后,曾有醫護人員告訴他手術很成功,女兒生命體征正常。然而,送入ICU一天后,女兒突然死亡。這讓他感到無法理解,他和家人懷疑救治有問題并報了警。羅永松說,他和家人查看了ICU監控錄像,錄像中護士的舉止令他和家人非常氣憤,也對女兒死因產生質疑。
事件處理
護士行為失當 相關人員被處理
事發后,貴州省衛生廳派出兩個工作組進駐貴州省人民醫院調查,組織專家觀看了相關監控視頻并對值班護士行為進行研判,明確認為當班護士對患兒面部的拍打動作,不屬于重癥監護常規鎮靜、鎮痛后的喚醒行為,認定這是一起嚴重違反護理規范、喪失醫護人員職業道德的事件,責令醫院對發生事件的重癥監護室負責人停職,護士長撤職,并開除該當班護士。目前,患兒遺體已被送往第三方法醫鑒定中心進行尸檢。
護士解釋
當時她的初衷只是給患兒做“喚醒試驗”
記者在貴州省人民醫院采訪了解到,這名當班護士2009年進入醫院工作,是正式在編人員。
目前這名護士在輿論風波下精神過度緊張,壓力很大,考慮到這種狀況,記者未堅持對當事人的采訪請求,但據參與調查的知情者說,在接受醫院調查組調查時,這名護士一直在痛哭,并解釋當時她的初衷只是給患兒做“喚醒試驗”。
醫院道歉
貴州省人民醫院就此事發出《致歉信》
5月31日,貴州省人民醫院就此事件向社會發出《致歉信》,對個別醫護人員因嚴重違反醫院規定和職業道德規范,給患兒家屬帶來很大的心理傷害,向患兒家屬及社會致歉。
貴州省人民醫院副院長田曉濱介紹說,對于全麻手術病人,護理過程中可采取“喚醒試驗”以防止患者因唾液等分泌物導致窒息,一般采取捏患者耳垂、拍打背部、臉部等方式,但從監控錄像上看,當班護士的行為雖然比較接近“喚醒試驗”,但操作過程中手法粗暴。
另據了解,貴州省人民醫院與患者家屬已于5月30日就解決這一醫療糾紛達成協議。
衛生廳稱
避免過度解讀個體事件將醫院拖入“信任危機”
貴州省衛生廳表示,雖然這一事件發生在醫院,但省衛生廳作為上級主管部門,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責任,將進一步深刻反思,加強對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業務管理,規范醫院臨床護理工作,并將向全省衛生系統通報此案例進行警示,加強行業作風整頓和職業道德教育。
反思這起事件,醫療業界人士和專家認為,醫療是救死扶傷的行業,發生“粗暴護理”事件令人吃驚。同時,他們也表示,在醫患矛盾較為突出的背景下,個體事件極易被放大,應避免過度解讀個體事件以致將全行業拖入“信任危機”。
警示教訓
醫護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時刻不能松懈
“這是職業感和責任心的問題。”一些醫護人員說,對護理人員的行為規范,國家有一套嚴格標準,只要嚴格執行,不會出現類似這樣的問題。“作為一名職業護士,行為舉止都應該出于治療患者的目的,護士做出損害患者的違規行為都有違職業道德,是堅決不可取的。”江西省南昌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護士長何兵說。
采訪中,數名醫護人員談及此事時忍不住哽咽流淚。他們說,個別事件不能代表整個護士群體的素質。此外,醫護人員工作強度大、精神壓力大等問題也需引起關注。專家認為,一方面,醫護人員要嚴格自律,提升技術水平和責任心;另一方面,管理方應提高對護士隊伍建設的重視,多關心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
“這一事件警示醫護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時刻不能松懈。”貴陽市兒童醫院院長楊衛民說:“相信這樣的情況只是個別極少數,希望社會不要因為這起事件而懷疑整個醫護群體救死扶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