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抗震救災護士楊秋獲第42屆南丁格爾獎
都江堰護士楊秋成為我省第三個獲此殊榮的醫務人員 本屆我國有6人獲此殊榮 因在抗震救災中表現突出,現在在都江堰市人民醫院工作的護士楊秋,今日將在北京登上護理界的最高領獎臺,接受國家領導人的頒獎,領取第42屆南丁格爾獎。楊秋是我省第三個獲此殊榮的醫務人員,本屆我國共有6名護理工作者獲此殊榮。
女兒不幸遇難 她仍忙于救災
去年“5·12”地震發生后,當時在向峨鄉公立衛生院工作的楊秋來不及探尋女兒,第一時間加入到抗震救災隊伍中。搶險中,她得知就讀于新建小學的女兒不
幸遇難,“女兒是被斷裂的橫梁砸中的”。“工作成為我忘記痛苦的唯一辦法。”萬分悲痛的楊秋,顧不上料理女兒的后事,繼續投入到抗震救災的工作中。連續6
天以來,她一直在搶險工作第一線,直到5月18日,班主任的一個電話才讓她想起:今天女兒火化,這一天是女兒6歲的生日。她趕到殯儀館見了女兒最后一面,
又開始了防疫工作。向峨鄉數十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每天都能看到她瘦弱的身影。
幫百名災區婦女再生育
地震發生后,不少災區群眾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們面臨再生育問題。但由于心理陰影和創傷,流產率較高。“沒人比我更能了解她們心中的痛,雖然我不是專業
的心理醫生,但是我知道她們最需要什么。”楊秋說,有一個30多歲的婦女,好不容易懷上了孩子,卻兩次流產。楊秋見她這樣,就一直給她進行心理輔導,勸慰
她把身體養好,最終這名婦女有了自己的寶寶。據悉,楊秋已經幫助指導百余名當地婦女成功再生育,是當地人眼中名副其實的白衣天使。
今在京領取“南丁格爾獎”
經省紅十字會、省衛生廳共同評選,并報經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推薦,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批準,楊秋獲得第42屆南丁格爾獎,她是我省獲此殊榮的第三人。此前,
瀘州市人民醫院的楊必純、甘孜州人民醫院的巴桑頓珠曾獲南丁格爾獎。為了支援西南少數民族衛生事業的發展,楊必純赴涼山彝族自治州從事護理工作。1985
年,楊必純獲得了第30屆南丁格爾獎章。而巴桑頓珠成為迄今為止國內唯一的男性獲獎者,這位藏族護士在艱苦的崗位上工作了將近40年,2003年他獲得第
39屆南丁格爾獎。
今日,楊秋將登上領獎臺,接受國家領導人的頒獎。“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護理人員,能夠獲得護理界的最高榮譽,這對我來說既是榮譽也是壓力。”深感任重道遠的楊秋稱。明日下午,楊秋將載譽歸來,屆時省紅會相關人員與志愿者將在機場等待她。
▲相關鏈接
南丁格爾獎 弗羅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Nlightingale)是英國護理學先驅,護士職業創始人和現代護理教育的奠基人。1912年紅
十字國際委員會決定以她的名字命名“南丁格爾”,每兩年頒發一次“南丁格爾”獎章和獎狀,作為對各國護士的國際最高榮譽。南丁格爾獎是全球護理界的“諾貝
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