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0月到吉林省神經精神病醫院工作,曾先后在政工科、黨委辦公室等部門任職,F為醫院醫療市場開發辦公室主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開國大典的盛況已永遠載入史冊。就在這一天,在黑龍江省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里,成立了新中國第一家神經精神病醫院——東北軍區衛生部精神病醫院,它就是今天的四平市吉林省神經精神病醫院。
醫院歷史
戰爭時期收治另類傷員
在四平市的中央西路上,綠樹掩映著一片錯落有致的新式建筑,吉林省神經精神病醫院就坐落在這里。醫院內,一棟帶有日式建筑風格的平房見證了醫院的歷史。陳立金介紹,這棟歷經硝煙的平房曾是侵華關東軍的陸軍醫院,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7年。
解放戰爭時期,由于戰爭的殘酷性,醫院接收的軍隊傷病員中,還有精神病人。由于傷病員和精神病人混在一起很難管理,于是醫院決定將全院的精神病人集中在一起,組建了一個休養連,讓他們接受專科治療和重點看護。
起初醫護人員全部是男性
據醫院老職工唐永海回憶,1950年4月,醫院正式從黑龍江省遷入四平市。當時,醫院房屋很簡陋,四周都是荒地。全院一共才100多人,而且都是男的,其中只有兩名軍醫,護理員大部分是剛從佳木斯衛生學校畢業的學生,他們的工作就是看住病人。
老職工孫耀祥說:“由于建院初期?谱o理人員少,大伙都缺乏經驗,護理員們對患者沒有太好的辦法,只采取單一的關押、封閉式的看管。病人一時都安靜不下來,整天就像是在戰場。”
據統計,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時期,醫院收治了在戰爭中患有精神疾病的傷病員1500余人,經過醫院的精心治療,有數人痊愈后重返戰場。
還曾接收過國外患者
現年66歲的張仲春時任醫院護士,
張仲春說:“我學的是護理專業,1962年畢業后來到醫院,當時醫院已經進行開放式管理,醫療事業也在不斷取得進步和發展。后來,醫院成立了精神病防治研
究所,設立了心理研究、遺傳研究、生化研究等科室。上世紀60年代中期,醫院整體技術水平在國內同類?漆t院中占據優勢。東北地區及全國各地的患者慕名而
來,醫院還曾接收過遠渡重洋而來的國外患者!
患者掐脖她死里逃生
張桂英,39
歲,現任吉林省神經精神病醫院精神科護士長,在精神科護理崗位上一干就是近20年。她至今仍清晰地記得有一次,她正在病房查房,一名躺在病床上的患者突然
起身雙手死死掐住了她的脖子。她當時就傻了,感到特別恐懼。雖然工作了這么多年,盡管早有思想準備,但這一次的突然襲擊還是令她沒有想到。幸好這時患者的
家屬從衛生間回來了,并和聞訊趕到的工作人員一起把患者有力的大手掰開。
在精神病患者中,自殘、自傷、打人毀物、沖動行為屢見不鮮。張
桂英說:“精神病人是特殊的患者群體,在外人看來,他們缺乏理智、缺少感情,而且危險,既是社會的負擔,又是家庭的累贅,甚至因此而被家人拋棄。但在這
里,我們惟一需要做的就是減少他們的傷痛,通過治療讓他們的病情盡快好轉。”
覺得虧欠家人的太多太多
人們把護士稱為白衣天使,而精神科的護理人員更需要有天使般的善良、純凈的心。這些年來,張桂英對患者傾注了全部心血,卻放棄了很多照顧家人的機會。
1995年初,張桂英產假沒休完就提前上班了,經常起早貪黑忙于工作,少了很多對女兒的照料。一天晚上女兒突然高燒,呼吸困難,被醫院診斷為急性肺炎,
伴有心衰,搶救了三天,女兒才轉危為安。女兒8個月大的時候,她要去吉林市參加試驗課考核,女兒沒斷奶,不得不帶著,由于那年洪水沖毀了鐵路,張桂英抱著
孩子,帶著老母親在站臺上足足等了5個小時的火車。
女兒上學了,她不能像其他母親那樣接送,只能經常由孩子一個人上下學。時間長了孩子
也懂事了,對張桂英說:“媽媽,我知道你放心不下病人,你工作忙就去忙吧,我可以照顧我自己了!泵慨斂吹酵碌呐畠涸趮寢尩纳磉吶鰦傻臅r候,張桂英的心
里總涌出一種對女兒愧疚的酸楚……
張桂英的愛人一次去外地出差,不慎摔傷,造成左腿脛腓骨骨折,臥床3個月,張桂英只陪伴護理了一周便去護理那些精神病人了。丈夫開玩笑地說:“我娶了妻子,也同時娶了妻子的事業!币痪渫嫘Υ砹苏煞蚋嗟睦斫夂蛯捜。
2009年5月12日,張桂英憑借她在護理工作中的出色表現為吉林省捧得了國際護理界最高榮譽——南丁格爾獎。今年10月份,張桂英將去北京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