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11日說,截至2008年底,全國護士隊伍發展到165.3萬名,比2004年增加了35萬,是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時期。 馬曉偉在當天
的慶祝“5·12”國際護士節暨全國衛生系統護理專業“巾幗文明崗”和“巾幗建功標兵”表彰大會上說,這幾年,大部分醫院都大幅度充實臨床護士人力,提高
護士人力配備,臨床護士人力緊缺的狀況正在逐步扭轉。護士隊伍整體素質逐步提高,具備大專以上學歷的護士數量不斷增長。同時,護理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隨著
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護理服務不斷向家庭、社區延伸。
他介紹說,2008年,國務院頒布實施《護士條例》,首次從立法層面維護護士合法權益,明確護士義務,規范護理行為。同時,通過召開全國護理工作會議、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和開展以“三基三嚴”為重點的護士技能訓練等措施,有效促進了護理工作的健康發展。
2010年護士資格證考試分析
前景分析:我國600萬醫務工作者中,截至08年底有165.3萬名護士,每千人口人數有1.3人。 這在全世界排名倒數第三。西方發達國家的護理人員同樣嚴重短缺,注冊護士供不應求。護理職業是國際上地位較高,薪水豐厚的職業之一,就業前景十分廣闊。美國護士的年薪在4萬美元到8萬美元之間,有的甚至超過8萬美元。澳大利亞近幾年來,澳洲移民局對護士的移民審理過程優先于其他職業人士,審理時間的縮短,獲得簽證的幾率較高。
現實情況:中國的護理行業中,森嚴的等級觀念還體現在年輕護士要優先從事著任務重、臟亂差、責任大和工作繁忙的角色。我國有20%的護士因經濟原因離開工作崗
位。從各大醫院獲悉,通常中專畢業的合同制護士一個月基本工資900元,大專畢業的拿1200元,本科1500元。而獎金部分,效益好時可拿到2000多
元一個月,差時則只有四五百元。效益較好的省級三甲醫院護士一個月大概可拿到四五千至七千元。急診室、ICU、手術室工作的護士經常超負荷工作,其工作強
度和技術含量遠遠比保姆高,但得不到合理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