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第17天 護士妻子查出絕癥
汪國敏的同學在為她化痰 倪玉星 攝
“我們結婚才兩個多月呀!”一臉憔悴的李濤喃喃地說。昭通人李濤和汪國敏今年1月17日結婚。結婚第17天,妻子就被查出晚期胃癌,這讓他無論如何難以接受。讓他更難以接受的是,自己的妻子還是個護士,卻不能挽救自己。
蜜月中聽到晴天霹靂
結婚第17天的早上,李濤從夢中醒來,妻子汪國敏躺在床上捂著肚子。李濤俯下身子關切地問:“是不是胃又疼了?”汪國敏艱難地點點頭。
去年以來,汪國敏就時不時地感覺胃痛,每次都是忍忍就過去了。
李濤還是像往常一樣伸出手去幫汪國敏揉揉。但是,這一次疼得特別厲害,還有豆大的汗珠掉下來。李濤感覺到問題嚴重,趕緊帶著妻子到昭通市第二人民醫院,哪料聽到的卻是晴天霹靂:胃癌。李濤又帶著妻子來到云南省腫瘤醫院,最后確診依然是胃癌晚期。
“到處跑。”在形容汪國敏的癌細胞時,云南省腫瘤醫院的楊之斌主任使用了這句話。他說,打開汪國敏的腹腔后,癌細胞已經惡變,他們只能進行姑息性切
除,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盡量延長患者的生存周期。他說,像汪國敏這樣的情況,如果情況好的話,還有兩年的生命,如果情況不好的話,半年到一年。
蜜月開始了一半就被病魔打斷,讓李濤想不通的是,妻子還是護士,是救死扶傷的角色,但是現在卻救不了自己。
今年畢業就可當醫生
今年28歲的汪國敏是昭通市昭陽區靜安鄉洪家營村人。
“農村缺乏醫生、護士,學點醫學知識,以后回去工作也好照顧家人,并且幫助鄉親們看看小毛病。”抱著這個想法,初中畢業后,汪國敏就來到昆明一職業技術學院讀了護士專業。畢業后,她考了護士證,并在昆明做護士,先后在數家醫院做過臨時工。
工作中,汪國敏漸漸感到學的東西還比較少,于是又于2005年讀了昆明醫學院本科臨床醫學,白天上班,晚上讀夜大。
“今年12月份,她就要畢業,就可以做醫生了。”沒想到,就在她走上醫生崗位前,癌癥就把她打垮了。
“我不會拋下她不管”
3月31日下午2點,云南省腫瘤醫院腹部外科病房,汪國敏躺在一張病床上,臉上罩著氧氣罩,李濤站在床頭邊不停地按壓著閥門,把蒸餾水噴進汪國敏的肺部。
“她昨天做了手術,痰積在肺里,咳不出來,必須用這個進去中和……”他說。這個男子胡子拉碴,十分憔悴,看不出來只有27歲。
“我們結婚才兩個多月呀。”李濤一個勁兒地重復著。
李濤是昭通市昭陽區靜安鄉長寨村人,在昭通市最偏遠的一所小學教書。由于和汪國敏同一個鄉,5年前,汪國敏回家的時候,二人經別人介紹認識了。5年的戀愛后,他們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汪國敏做護士的月工資600元左右,除了吃用開銷外,都用來交了自己學本科的學費。李濤自己也不富裕,他的月工資1200多元,都用來照顧60多歲的老
媽、還讀書時的貸款和準備自考。汪國敏被查出胃癌后,做放療、化療,一天兩支人血白蛋白,500元/支,加上做手術,總共花去六七萬,他們是東拼西借才籌
到這筆錢的,所有的親戚朋友都借過了,包括那些關系老遠老遠的。
但是這件事情并沒有把李濤打倒,他說他不會拋下妻子不管的,無論時間早晚,他都有責任照顧好她。
■專家說法
醫保體系存在缺陷
“作為一名護士,卻不能救自己,這實在是可悲。”云南省腫瘤醫院的楊之斌主任惋惜地說。他說,這反映出我國的醫療保障制度還存在一些缺陷。汪國敏雖然是護
士,但并不是正式工,只是臨時工,所以不能享受醫療保險待遇,只能按她的戶口所在地享受農村醫療保險,而國家農村醫療保險制度規定,凡是在當地醫院就醫,
可以報60%,而到外地就醫的,只能報2%,但是像這樣的腫瘤病,當地的醫療條件并不能治,必須到昆明才能治療。記者 尚正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