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護理變得如此有分量
記北京軍區第二五四醫院護理部主任 遲鳳玉
遲鳳玉,從事護理工作36年,有10項科研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獎,發表論文21篇,主編專著3本,先后榮獲“全軍護理專業技術標兵”、北京軍區首屆“十大女杰”稱號。
讓愛鑄就護理靈魂
遲鳳玉從小對白衣天使充滿了熱愛,1972年,經組織推薦,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第二軍醫大學護校,開始了她一生的情緣、一生的追求。
上世紀70年代,她所在的醫院接到通知:組織赴西藏醫療隊,有2個護士名額。她連夜寫好申請書遞交到醫院領導案頭。在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上,遲鳳玉忍受著高原反應,白天護理病人,照顧他們“吃喝拉撒睡”;每天晚上還要數次起來為火爐添煤加柴,生怕把病人凍著。
一次在為藏族牧民擦洗傷口時,因風俗不同,她被病人推倒在地并受到大聲指責。當時還是小姑娘的遲鳳玉擦擦眼淚,趕緊請來懂藏語的同事幫助協調,直到牧民接
受了護理。后來那位牧民向活佛請來開光哈達,專程趕很遠的路到醫療隊獻給她,還漢語說道:“感謝了!”2003年的春天,那場突如其來的SARS疫情再次
記錄了遲鳳玉,作為一名女軍人的巾幗豪情。
時任護理部主任的遲鳳玉帶領護理小分隊,第一時間投入到這場戰斗中。她迅速建立SARS護理工作組,創建高危傳染疾病工作流程。非典病人進入隔離病房后,
見不到親人探視,情緒極不穩定。20歲的女患者小張,整天流淚,遲鳳玉常常鼓勵安慰她:“小姑娘,別傷心,病一定能治好的!”可幾天后由于病情不見好轉,
小張脾氣大發,把水杯狠狠地扔在地上,并直指遲鳳玉承諾不能兌現。遲鳳玉撿起水杯,洗干凈后放回了原處。小張愧疚地淚流滿面:“大姐,我都快瘋了!”遲鳳
玉依然親切而有力地輕聲鼓勵她:“要有信心!”
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遲鳳玉累倒了,雙腿浮腫得如橡皮一樣,還發起了高燒。為了不引起護理人員的恐慌,她悄悄地走進了隔離室。同時,她向丈夫交代了后
事。三天后,高燒降了下來,確診為感冒。經歷生死離別考驗的遲鳳玉,剛脫下病號服,就穿上新配發的防護服再次走進了隔離病房……
科學攀登
遲鳳玉在悉心護理病人的同時,結合多年來臨床護理經驗,在護理領域里不懈探索,走上了艱難的攀登之路。
1999年,糖尿病患者小李住進醫院,經治療有所好轉,可是時高時低的血糖值弄得他十分痛苦,還找不到原因。遲鳳玉通過細心觀察發現后指出,小李是飲食不
規律、缺乏科學安排,才導致了血糖值的不穩定。“那我該怎么吃呢?”,面對小李的提問,遲鳳玉清楚地記得,有過很多的患者都這樣問過她。她感到了從未有過
的壓力與責任——能不能把病人的治療和飲食方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讓病人照著去做呢?從這以后,遲鳳玉利用空余時間,翻閱資料,請教專家。經過半年多的努
力,她為臨床中的86種疾病提供了自動配餐譜,列出600種保健和治療藥膳,164種常見疾病癥狀的宜食、忌食咨詢單。為了讓成果造福群眾,她走進駐地社
區舉辦知識講座62場,用生動形象的現場授課,向社區百姓傳授保健知識。河北的李大爺聽了遲鳳玉的講課,照著開“藥方”,三個月后,血壓降到了正常水平。
他找到遲鳳玉,高興地說道:“有了你的科學藥方,我還能多活幾年!”使用幾年來,遲鳳玉的這套軟件得到了千千萬萬患者好評。2002年底,《食療與保健》
軟件向全軍推廣,并代表總后在國際醫療成果展覽會上參展,獲得全軍科技進步三等獎。
血液病人最常見的癥狀是鼻腔出血,特別是一些危重病人,痰多且粘稠,經常阻塞呼吸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遲鳳玉憑借多年積累的專業知識和臨床觀察經驗,開
展了多項專題研究,成功地解決了侵入性操作對呼吸道粘膜損傷、危重病人吸痰導致出血等護理難題,有效地減少了病人的痛苦。
病人住進病房后,所有護理數據都是手工填寫,工作量繁重不說,還十分麻煩,護理人員對病人的護理信息也掌握得不夠精確,尤其是碰上同名同姓的病人。面對這
種情況,遲鳳玉就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下班后她走進超市購物時,商品上的條形碼給了她啟示。于是,遲鳳玉與方聯公司聯手合作,開發“病人
腕帶系統”,建立移動護士工作站。如今,護士只要順手點擊掌上電腦PDA,所有護理操作數據信息自動錄入電腦。
遲鳳玉說,要把畢生精力和智慧獻給光榮的護理事業!(何齊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