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升本考研用到的解剖問答題及答案
來源:中國護士網 作者:www.qhzkw.net
補習時老師給講的受用一輩子1、頸、胸、腰椎各有什么主要特點:頸椎:橫突根部有橫突孔,棘突較短且分叉;胸椎:椎體兩側有肋凹,橫突末端的前面有橫突肋凹;棘突較長,伸向后下方,呈疊瓦狀排列; 腰椎:棘突寬厚呈板狀,水平后伸。2、關節的基本結構: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3、顱中窩內有那些重要的孔裂,各有哪些結構通過?顱中窩的中央是蝶骨體,上面有凹陷的垂體窩,它的前外側為視神經管,管的外側有眶上裂,它們都可通入眶。蝶骨體的兩側,從前內向后外依次有圓孔、卵圓孔和棘孔。在蝶骨、顳骨巖部及枕骨基底部匯合處有破裂孔。在視神經管內有視神經通過;在眶上裂有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展神經、眼神經穿行;在圓孔中有上頜神經通過;在卵圓孔中有下頜神經通過;而棘孔內有腦膜中動脈穿行經過。4、椎體間連接結構的名稱和位置。椎體間的連接有直接連接和間接連接。⑴直接連結包括:前縱韌帶、后縱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橫突間韌帶和黃韌帶以及椎間盤。其中前縱韌帶位于椎體的前面,向上起自枕骨大孔的前緣,下達第1或第2腰椎體的前面;后縱韌帶位于椎管內椎體的后面,起自樞椎下達骶骨;棘間韌帶連接于相鄰的棘突間隙;棘上韌帶向上續于項韌帶;橫突間韌帶連接于相鄰的椎骨的橫突間隙;而黃韌帶連接于相鄰椎骨之間的椎弓板間。椎間盤是連接與兩個相鄰椎體之間的纖維軟骨盤。⑵間接連結指的是相鄰椎骨的上、下關節突形成的關節突關節,位于脊柱的兩側,是聯合關節。5、椎間盤的位置、結構特點和功能椎間盤是牢固連結于相鄰椎體之間的纖維軟骨盤。椎間盤由中央的髓核和外周部的纖維環構成。髓核為柔軟而富有彈性的膠狀物質。纖維環為多層同心圓排列的纖維軟骨環,堅韌而有彈性,保護髓核并限制其向外膨出。成人有23個椎間盤,以腰部最厚,故腰部活動度較大。椎間盤除牢固的連結兩椎體外,還可承受壓力,緩沖震蕩,起“彈性墊”的作用,并有利于脊柱向各個方向運動。6、脊柱的組成、側面觀的特點和運動。 ⑴脊柱由24塊椎骨、一塊骶骨和一塊尾骨借椎間盤、韌帶和關節連結而成。⑵脊柱的側面觀:成人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其中頸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脊柱的彎曲使脊柱更具有彈性,對減輕震蕩和維持人體重心的穩定均有重要意義。⑶脊柱可作前屈、后伸、側屈、旋轉和環轉運動。7、肩關節的組成:肱骨頭和肩胛骨的關節盂;肩關節的運動:可做屈、伸,收、展,旋內、旋外,環轉運動,且運動靈活,幅度大。8、肩關節的結構特點:⑴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⑵關節盂周緣附有盂唇,使關節窩略微加大;⑶關節囊薄而松弛,在囊的前上壁由喙肱韌帶等加強,前壁和后壁均有肌腱纖維編入,其下壁是肩關節的薄弱區,肱骨頭常從此處脫出。此外,肩關節上方有喙肩韌帶,也有保護肩關節,防止肱骨向上脫位的作用。⑷肩關節囊內還有肱二頭肌長頭腱(包有滑膜)通過。⑸肩關節是全身最靈活的關節。9、肘關節的運動:即在冠狀軸上做屈、伸。參與屈肘運動的肌有:肱二頭肌、肱肌、 肱橈肌、旋前圓肌、橈側腕屈肌和尺側腕屈肌;參與伸肘的肌有:肱三頭肌、指伸肌和尺側腕伸肌。10、膝關節的組成:股骨內外側髁、脛骨內外側髁及髕骨; 膝關節的運動:屈和伸;在膝關節半屈曲位時,膝關節可作輕度的旋轉運動。11、膝關節的結構特點:⑴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⑵關節囊寬薄而松弛,囊的各壁均有韌帶加強。前壁有股四頭肌腱、髕骨和髕韌帶;內側壁有脛側副韌帶,與關節囊及內側半月板結合緊密;外側壁有腓側副韌帶,它獨立于關節囊外;⑶膝關節囊內有前、后交叉韌帶,連于股骨內、外側髁的相對面和脛骨髁間隆起之間。前交叉韌帶于伸膝時最緊張,防止脛骨前移;后交叉韌帶于屈膝時最緊張,防止脛骨后移;⑷在股骨和脛骨的關節面之間,墊有兩個纖維軟骨構成的半月板,周緣厚而中部薄,下面平坦,上面凹陷。內側半月板較大,呈“C”形;外側半月板較小,呈“O”形,半月板使上、下兩關節面更為適應,既增加了關節的穩固性,又可增加關節運動的靈活性;⑸膝關節囊的滑膜層在髕骨下方突向關節腔形成一對翼狀襞,內含脂肪組織,在關節腔壓力、容積發生改變時,起調節和保護的作用。12、參與前臂旋前的關節和肌各有那些?這些肌各受什么神經支配?參與前臂旋前的關節有:橈尺近側關節和橈尺遠側關節;參與前臂旋前的肌: 旋前圓肌和旋前方肌,這兩塊肌均受正中神經支配。13、髖關節的組成:髖臼和股骨頭; 髖關節的運動:可作屈、伸、收、展、旋內、旋外及環狀運動。由于受髖臼的限制,其運動幅度及靈活性比肩關節小,但具有較大的穩固性,以適應其負重和行走的功能。14、髖關節的結構特點:⑴髖臼周緣有髖臼唇,以加深關節窩;⑵關節囊堅韌而緊張,在前面包裹股骨頸的全部,在后面僅包裹股骨頸的內側2/3部分,故股骨頸骨折有囊內、囊外及混合性骨折之分;⑶關節囊外有髂股韌帶,最為強厚,位于關節囊前面,有限制髖關節過度后伸,對維持人體直立姿勢有重要意義;⑷關節囊內有股骨頭韌帶,內含營養股骨頭的血管;⑸髖關節后下壁較薄弱,髖關節脫位時,股骨頭容易從下方脫出。⑹與肩關節相比,髖關節的靈活性和運動幅度均明顯下降,而穩固性大大提高。15、胸鎖乳突肌的起止點、作用和神經支配。胸鎖乳突肌的起止點: 胸鎖乳突肌以兩頭分別起于胸骨柄和鎖骨的胸骨端,肌束斜向后上方,止于顳骨的乳突。胸鎖乳突肌的作用:一側收縮使頭屈向同側,臉轉向對側;兩側同時收縮,使頭后仰。胸鎖乳突肌的神經支配:由副神經支配。16、參與膝關節運動的肌有哪些。使膝關節屈曲的肌有: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縫匠肌、小腿三頭肌;伸膝關節的肌為:股四頭肌。17、豎脊肌的位置和作用。豎脊肌又稱骶棘肌,位于脊柱兩側的溝內,是背部最長和最大的肌。當一側收縮可使脊柱側屈,兩側同時收縮,使脊柱后伸并仰頭。18、膈的裂孔及通過的結構。膈有3個裂孔,分別為主動脈裂孔,有主動脈和胸導管通過;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經通過;腔靜脈孔,有下腔靜脈通過。19、試述臂肌的分群,各群肌的名稱和作用?臂肌分為前、后兩群:前群包括淺層的肱二頭肌和深層的肱肌和喙肱肌。肱二頭肌的作用為屈肘關節,長頭協助屈肩關節;并且當前臂處于旋前位時,肱二頭肌參與其旋后;喙肱肌收縮時使肩關節輕度的前屈和內收;肱肌作用為屈肘關節。后群包括一塊肱三頭肌,其作用為伸肘關節,且長頭可協助肩關節后伸和內收。20、股四頭肌的起止點、作用和神經支配?股四頭肌的起止點:它有四個頭,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內側肌和股外側肌起自股骨體后面粗線的兩側,股中間肌起自股骨的前面,四個頭合并,向下移行為一扁腱,包繞髕骨,向下延續成髕韌帶,止于脛骨粗隆。股四頭肌的作用:主要作用為伸膝關節,同時股直肌還可屈髖關節。股四頭肌由股神經支配。21、小腿三頭肌的位置、作用和神經支配?小腿三頭肌為小腿后群淺層肌。由淺表的腓腸肌和深面的比目魚肌組成。腓腸肌以內、外側二個頭分別起自股骨的內、外側髁的后面,比目魚肌起自脛骨后面的比目魚肌線,三個頭在小腿的后面形成膨隆的小腿肚,向下續為跟腱,止于跟骨結節。 小腿三頭肌的作用為屈踝關節(使足跖屈),腓腸肌還可協助屈膝關節;在站立時,小腿三頭肌能固定膝關節和踝關節,防止身體前傾。小腿三頭肌受脛神經支配。綜合分析題:1、試述使肩關節內收并旋內的肌有哪些?主要有胸大肌、背闊肌、 肩胛下肌和大圓肌。2、肘關節的運動,各運動有哪些肌參與,這些肌受什么神經支配?肘關節的運動即在冠狀軸上做屈、伸。參與屈肘運動的肌有:肱二頭肌、肱肌、肱橈肌、旋前圓肌、橈側腕屈肌和尺側腕屈肌,其中肱二頭肌和肱肌受肌皮神經支配,肱橈肌受橈神經支配,旋前圓肌和橈側腕屈肌受正中神經支配,而尺側腕屈肌受尺神經支配。參與伸肘的肌有:肱三頭肌、指伸肌和尺側腕伸肌,受橈神經支配。3、腕關節的運動,參與運動的肌各有哪些,各肌的神經支配?腕關節的運動可作冠狀軸上的屈、伸和矢狀軸上的收、展。使腕關節屈曲的肌有:橈側腕屈肌 尺側腕屈肌 掌長肌 指淺屈肌 指深屈肌 拇長屈肌;這些肌的神經支配:除了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的尺側半受尺神經支配外,其余的肌均受正中神經支配。使腕關節伸的肌有: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指伸肌、尺側腕伸肌和示指伸肌;這些肌均受橈神經支配。4、使髖關節屈和伸的肌有哪些?各受什么神經支配?使髖關節屈曲的肌有:髂腰肌、闊筋膜張肌、縫匠肌和股直肌;這些肌的神經支配除了闊筋膜張肌受臀上神經支配以外,其余的肌均受股神經支配。使髖關節伸的肌有: 臀大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除了臀大肌受臀下神經支配以外,其余的肌都由坐骨神經支配。5、試述膝關節的運動?各運動有哪些肌參與?這些肌受什么神經支配?膝關節的運動方式有:屈和伸;在膝關節半屈曲位時,膝關節可作輕度的旋轉運動(其懸內、旋外的幅度小于45°)。使膝關節屈曲的肌有: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縫匠肌、小腿三頭肌;這些肌的神經支配為: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受坐骨神經支配,而縫匠肌受股神經支配,小腿三頭肌受脛神經支配。 伸膝關節的肌為:股四頭肌;股四頭肌受股神經支配。在膝關節半屈曲位時,使膝關節旋內的肌有:半腱肌、半膜肌、 縫匠肌;其中半腱肌、半膜肌受坐骨神經支配,縫匠肌受股神經支配;在膝關節半屈曲位時使其旋外的肌為:股二頭肌,其神經支配為坐骨神經。6、試述踝關節的運動以及參與運動的肌和神經支配?踝關節的運動方式有:屈和伸,也稱為跖屈和背屈;在踝關節跖屈狀態下,可以作輕度的側方運動。使踝關節屈曲(跖屈)的肌主要有:小腿三頭肌、趾長屈肌、脛骨后肌,這些肌的神經支配均為脛神經;伸踝關節(使足背屈)的肌有:脛骨前肌、踇長伸肌和趾長伸肌,它們均受腓深神經的支配。在踝關節跖屈狀態下,使足作輕度側方運動的肌有脛骨前肌和腓骨長、短肌,其中腓骨長、短肌受腓淺神經的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