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手衛生
1. 洗手的目的是為了去除手部皮膚污垢、(碎屑 )和(部分致病菌)。
2. 正確應用六步洗手法,清洗雙手,也可以將洗手分為七步,即增加( 清潔手腕)。
3.洗手時應認真清洗指甲 、(指尖 指縫指關節等易污染的部位。
4.外科手消毒操作中,流動水沖洗的部位為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 )
二、 無菌技術
1. 鋪無菌盤前應先檢查無菌包有無(破損 潮濕)、消毒指示膠帶是否變色及其(有效期)。
2. 打開無菌鉗包后的干鑷子罐、持物鉗應當(4)小時更換。
3.手持無菌容器時,應當托住容器(底部)。
4.戴手套時應當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觸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觸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 )
5.進行無菌操作時,無菌物品一經取出,即使未用,也(不能放回)無菌容器內。
6.取、放無菌持物鉗時,鉗端應(閉合向下),不可觸及容器的( 口邊緣),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內。
7.無菌溶液一經打開,使用時間不能超過( 24 )小時。
8.倒取無菌溶液時手應握于(標簽面)
三、生命體征監測
1.為病人測量、記錄體溫的目的是監測體溫變化,(分析熱型)、(伴隨癥狀)。
2.為病人測量體溫,一般腋下需要(5-10)分鐘;口腔需要( 3 )分鐘;測肛溫時需要(3)分鐘。
3.對于需要長期觀察血壓的患者,要做到“四定”,即定時間、(定部位)、(定體位)、( 定血壓計 )。
4.測血壓時患者采取坐位或臥位,保持(血壓計零點)、(肱動脈)與(心臟)在同一水平。
5.溫計在使用之前,應先將水銀柱甩至( 35度 )以下。
6.給幼兒、意識不清 或不合作的患者測體溫時,護理人員應當(守侯)在患者身旁。
7.測脈搏變化,可間接了解(心臟)的情況。
四、口腔護理技術
1.昏迷或牙關緊閉者用開口器張口,應從(臼齒 )處放入。
2.口腔護理的目的是(清潔口腔 )、(預防感染 )等并發癥
五、鼻飼技術
1.鼻飼的目的是對不能進食的患者,從胃管注入流質食物,保證病人攝入足夠的營養、( 水分)和(藥物),以利早日康復。
2.為患者進行鼻飼時,要評估患者鼻腔粘膜有無腫脹、炎癥,鼻中隔彎曲,鼻息肉等鼻部疾患。
3.鼻飼前檢查患者有無胃潴留,胃內容物超過150毫升時,應減量或暫停鼻飼。
六、導尿技術及護理
1.在搶救休克或者危重患者時,實施導尿主要目的是準確記錄( 尿量 )、( 尿比重 ),為病情變化提供依據。
2.對留置尿管的患者要告知他,尿袋高度保持低于 恥骨聯合,防止 逆行感染 。
3.為尿潴留患者實施導尿主要目的是引流尿液 , 減輕痛苦 。但一次導出尿量不超過1000ml,以防出現虛脫和血尿。
4.為男性患者插尿管時,當尿管經過尿道內口、膜部、 尿道外口 的狹窄部時囑患者緩慢深呼吸,緩慢插入尿管。恥骨聯合下彎曲
5..插管遇有阻力時,囑病人緩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
七、胃腸減壓技術
1.實施胃腸減壓時,要注意觀察引流物的 顏色、 性質 、 量,并記錄24小時總量.
2.在胃腸減壓期間患者應禁止(進食)、(飲水)。
3.胃腸道手術前進行胃腸減壓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胃腸脹氣 )
4.胃腸減壓技術中,調整減壓裝置,將胃管與(負壓裝置)連接,妥善固定于床旁。
八、灌腸技術
1.傷寒病人灌腸,液量不超過(500)毫升,液面不得高于肛門(30)厘米。
2.灌腸過程中患者如有心慌、氣促等不適癥狀,立即(平臥),避免意外發生。
3..對急腹癥、(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 )的患者禁止灌腸。
九、氧氣吸入技術
1.氧氣吸入技術是提高患者血樣氧含量及動脈(血氧飽和度)、糾正缺氧。
2.對接受氧氣吸入的患者應觀察、評價( 吸氧效果)
十、換藥技術
1.為患者更換傷口敷料時,應保持傷口(清潔),預防、控制(傷口感染 ),促進( 傷口愈合 )。
2.包扎傷口時要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 ),不可(固定太緊 )。
3.換藥前詢問了解患者的( 身體)情況,觀察、了解( 傷口局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