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醫學基本知識和臨床護理基礎知識試題3
100、強心甙的作用是什么?
答:(1)加強心肌收縮力;
(2)減慢心率;
(3)抑制傳導。
101、孕期用藥對胎兒有何影響?
答:孕婦服用的幾乎所有藥物都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也能從胎兒再回到母體。妊
娠期母體各系統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而胎兒則處于發育過程的不同階段,各器官功能尚不完善,某些對母體無嚴重付作用的藥物,對胎兒可產生毒性反應,甚至導
致畸形。胚胎受損最敏感的時間是器官處于高度分化、發育、形成階段,約在妊娠15~56天。
102、哪些孕婦容易發生妊高征?
答:(1)年輕初產婦及高年初產婦。
(2)體型,矮胖者。
(3)發病時間一般在孕20周以后,尤其在孕32周后最為多見。
(4)營養不良,特別伴有嚴重貧血者易得病。
(5)有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炎,糖尿病合并妊娠者。
(6)有雙胎、羊水過多,葡萄胎的孕婦,發病率高。
(7)氣侯變化與妊高征的發病有一定關系,冬季與初春寒冷季節和氣壓升高情況下易發病。
103、產后出血有哪些原因?
答:(1)子宮收縮乏力。
①全身性因素:有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嚴重貧血,產程延長或者難產使體力消耗厲害的,使用過多的鎮靜劑,麻醉劑和降壓藥等。
②局部因素:羊水過多,巨大兒,多胎等子宮肌纖維過度伸展,子宮肌纖維退行性變,前置胎盤等。
(2)胎盤滯留和殘留,妨礙了子宮收縮。
(3)軟產道損傷。
(4)凝血功能障礙:重型胎盤早剝,妊高征、死胎、羊水栓塞等。
104、新生兒有幾種特殊的生理狀態?
答:(1)生理性體重下降:出生后2~4天有一暫時體重下降,4天后回升,7~10天應恢復出生時的體重。
(2)生理性黃疸:出生2~3天出現,于4~6天最明顯,2周內消退。
(3)乳腺增大,出生后3~5天,有時可有乳汁,2~3周消退,禁止擠乳,以防感染和乳腺管的損傷。
(4)陰道出血:女嬰出生后5~7天有時可見有少量陰道出血,持續1~2天自止。
105、應如何預防和護理新生兒尿布疹?
答:(1)經常更換尿布,如有大便次數增加或消化不良時應及時處理。
(2)保持臀部皮膚的清潔干燥,大便后用溫水拭擦臀部,并涂上5%鞣酸軟膏。
(3)換尿布時動作要輕柔,不可粗暴,用吸水性強的尿布。
(4)出現紅臀時可用紅外線照射臀部,使皮膚干燥和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創面愈合,有感染時應用抗生素濕敷。
106、如何預防新生兒吸入性肺炎?
答:(1)積極防治圍產期胎兒窒息、缺氧,對胎盤功能不全及過期產的孕婦應仔細監測胎心。胎心異常時,胎兒頭皮血PH<7.20應考慮剖腹產。
(2)對羊水有胎便污染的胎兒,一旦胎頭娩出立即吸出口、鼻腔內的分泌物,如胎糞稠厚,或嬰兒不哭,立即氣管插管吸出胎糞。
(3)嚴格禁止給窒息兒注射可拉明、洛貝林等中樞興奮劑,因為此類藥物所引起的幾次強有力的呼吸,不但增加耗氧量。反而將咽喉、氣管內的胎糞吸入下面小氣道而無法消除。
107、小兒各年齡階段是如何劃分的?
答:胎兒期:從受孕到分娩共280天。
新生兒期:從出生到28天。
嬰兒期:生后28天到1歲。
幼兒期:1~3歲。
學齡前期:3~7歲。
學齡期:7~14歲。
108、小兒嘔吐常見于哪些原因?
答:嘔吐常見原因:
(1)消化系統疾病:a、先天性畸形或狹窄,食道過短,食道裂孔疝,食道憩室、賁
門失馳癥,胃重復畸形,幽門痙攣或幽門肥大性狹窄,環狀胰腺,十二指腸憩室、,美克兒氏憩室,先天性腸閉鎖或狹窄、腸旋轉不良等。b、后天性:喂養不當或
吞咽空氣過多、食管炎、潰瘍病、胃炎、腸炎、膽道蛔蟲癥、腸套疊,其它原因所致腸梗阻、肝炎、胰腺炎、膽囊炎、藥物副作用及中毒所致,尤其是口服給藥容易
引起惡心、嘔吐。
(2)消化道以外的疾病:a:顱內疾病:顱內出血、缺氧、腫瘤、腦炎或腦膜炎、腦水腫等。b:感染:小兒任何感染均可發生嘔吐。c:代謝紊亂:如酸中毒、堿中毒、尿毒癥等。d:其它:各種原因引起的中毒均易發生嘔吐等。
護理:對嘔吐患兒應取側臥位,以免嘔吐物被吸入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109、營養不良發病的原因是什么?主要臨床表現是什么?
答:原因:
(1)疾病影響:患急、慢性疾病,如麻疹、肺炎、結核、慢性腹瀉、先天性畸形如腭裂等,使營養進入量不足,加之患病時代謝增快,消耗增加,均會使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不足,長期之后就容易發生。
(2)喂養不當,如母奶不足而單純以大量粥、奶糕等碳水化合物喂養,又缺乏添加脂肪、蛋白質之類食物,尤其不及時添加副食品或驟然斷奶。
(3)不良的飲食習慣或偏食、多吃甜、香的零食,使食欲減退。
臨床表現:體內脂肪逐漸消失,體重減輕。皮下脂肪消失的一般順序:首先腹部,而后軀干,四肢,臀部、最后面頰,常伴有全身各系統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亂。
110、營養不良如何來分度?
答:2歲以下小兒患營養不良一般分Ⅰ~Ⅲ度;
Ⅰ度營養不良:其測量方法是:在腹部臍旁乳線上,以拇指和食指相距3厘米和與皮膚表面垂直在90度角,將皮脂層捏起,其厚度在0.8~0.4公分,此時腹部,軀干和臀部的脂肪變薄,內臟功能無改變。體重低于正常15~25%。
Ⅱ度營養不良: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在0.4公分以下,胸背、四肢、臀部脂肪消失,面頰變薄,消瘦明顯,內臟功能降低,患兒煩躁,免疫功能降低,易感染疾病。體重低于正常25~40%。
Ⅲ度營養不良:全身皮下脂肪層幾乎消失,消瘦更甚,內臟功能減退明顯,出現精神不安,胃腸功能紊亂等癥狀。易發生各種疾患,體重低于正常40%以上。
111、試述小兒肺炎合并心衰的臨床表現?
答:(1)呼吸困難突然加重,煩躁不安,面色蒼白或紫紺。
(2)心率增快,在160~180次/分以上,而且不能以體溫升高而呼吸困難來解釋,又與肺炎病情進展不一致。
(3)肝臟迅速增大,超過2厘米以上。
112、小兒缺氧時用氧濃度多少為宜? 小兒氧中毒主要可引起哪些病癥?
答:小兒缺氧時用氧濃度30~40%(2~4升/分)為宜,嚴重缺氧時可達50%(6~8升/分)。
小兒氧中毒主要可引起肺損傷,眼晶體后纖維增生,中樞神經系統損傷。
113、幼兒急疹的臨床特點?
答:起病急,高熱,體溫可達39~41℃,,持續3~5天可驟降,體溫降至正常后周身皮膚即出現紅色玫瑰疹,1~2天后自行消退。大多數小兒發病時一般情況良好。
114、什么是護理程序?由哪幾個階段組成?
答:護理程序是以促進和恢復病人的健康目標所進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的護理活動,是一個綜合的、動態的、具有決策和反饋功能的過程,對病人進行主動、全面的整體護理,使病人達到最佳健康狀態。護理程序是由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五個階段組成。
115、如何實施護理計劃?
答:實施階段是將護理計劃運用到護理實踐中的過程,實施的方法:
(1)由護士直接為護理對象提供護理。
(2)與其他護土合作為護理對象提供24小時連續的、整體的護理。
(3)教育、指導患者及家屬參與護理活動,發揮患者的積極性。
(4)實施過程中,護士要繼續收集資料,評估病人的健康狀況和對措施的反應,隨時進行調整。
(5)及時書寫護理記錄,包括護理活動的內容、時間及病人的反映等。
116、當今醫院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有四個方面:
(1)現代化診療技術和侵入性操作:如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導尿和腦室引流等。
(2)損傷免疫系統的各種細胞毒藥物、免疫抑制劑和放射治療等。
(3)造成機體抵抗力下降的原發病:如糖尿病、肝硬化和腫瘤等。
(4)引起正常菌群失調的大量抗生素的使用。
117、醫務人員被HBsAg陽性血污染的針頭刺傷店應如何處理?
答:(1)以碘伏處理傷口。
(2)肌肉注射高效價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成人500單位,免疫力可維持21天。
(3)可聯合乙型肝炎疫苗。
(4)定期進行乙型肝炎血清學檢查半年至1年。
118、如何預防靜脈導管感染?
答:(1)盡量使用不銹鋼針頭,尤以頭皮靜脈針進行靜脈輸液為好。導管宜選口徑相宜,質地柔軟硅管。
(2)調整輸入液體的滲透壓、pH和濃度:滲透壓小于600mOsm/kg·H2O;pH為6.87.4;鉀濃度小于40mmol/L;氨基酸、抗生素避免高濃度。
(3)必要時可用小劑量肝素從導管內注入,每12小時注入1000單位/ml的肝素液2ml。
(4)配制液體在無菌操作臺上進行,配好后在4小時內使用。
119、抗生素的使用原則是什么?
答:①有效控制感染,爭取最佳療效。
②預防和減少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③注意劑量、療程和給藥方法,避免產生耐藥菌株。
④密切注意病人體內正常菌群失調。
⑤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及藥代動力學特性,嚴格選藥和給藥途徑,防止浪費。
120、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要注意什么?
①病毒性感染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②對發熱原因不明,且無可疑細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對病情嚴重或細菌性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針對性地選用抗生素。
③力爭在使用抗生前留取臨床標本。
④聯合使用抗生素,應嚴格掌握臨床指征。
⑤嚴格掌握抗生素的局部用藥。
⑥嚴格掌握抗生素的預防用藥。
⑦強調綜合治療、提高機體免疫能力,不要過分依賴抗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