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十字會國際委員會和南丁格爾獎
來源:中國護士網 作者:www.qhzkw.net
1859年6月,瑞士慈善家亨利·杜南路過意大利弗利諾時,正遇到法國與奧地利激戰。雙方死傷遍野,無人照顧和護理,
他便組織當地居民救護傷員。他感到有必要成立一個國際戰傷救護組織,便到處宣傳鼓動。經過數年的努力,終于在1864年8月,在日內瓦召開了有12個國家
代表參加的會議,成立了國際紅十字會組織,并簽署了公約。他在致詞中說:“雖然我是紅十字會的創始人,但這個榮譽應歸功于一位英國南丁格爾女士,是她在克
里米亞戰爭中的救護工作使我深受感動的。”紅十字會以白地紅十字的會旗為標志,和紅地白十字的瑞士國旗相反,以示對杜南的祖國——瑞士的敬意。由于紅十字
會在戰爭與和平時期為人類服務的崇高宗旨,全球已有許多國家成為紅十字會國際委員會的成員國。
1912年,在南丁格爾去世后的二年,紅十字會國際委員會舉行第9屆大會時決定,每兩年分布發一次南丁格爾獎章和獎狀,作為對各國護士的國際最高榮
譽獎。中國紅十字會自1983年開始向該會推選我國護士。1983年該會首次授予我國護士王琇瑛(北京首都醫學院)南丁格爾獎章和獎狀;1985年授予司
堃范(北京紅十字朝陽醫院)、梁季華(廣州市河南紅十字會醫院)、楊必純(四川省瀘州市人民醫院)獎章和獎狀。陳路德(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張云清(遼
寧省腫瘤醫院)、史美利(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獲得了1987年的獎章和獎狀。她們均為中國護理界贏得了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