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5·12”護士節了。每年,我市醫院都舉辦護士技能競賽來慶祝護士節,有時是知識競賽,有時是技能競賽。今年我市15家醫院護士操作技能競賽,5月8日剛剛落幕。對于這樣過護士節,護士們抱怨:本該輕松的節日卻過得比平時累,都怕過護士節了。
單說今年的護士技能競賽,各醫院在4月中下旬就接到通知,參加競賽的護士在工作之余要接受訓練,有的醫院干脆就讓護士全脫產進行訓練。這樣導致的結果是,整個科室的護士在三班倒的情況下,人手嚴重不足,原本六七天才倒一次班,如今5天就要倒一次。參加比賽的選手,大多“五一”不能休息。
一家三級醫院的護士小陳告訴記者,她希望護士節那天可以放假休息,不要搞那些形式上的活動。她說:“平時上班本來就已經很累了,節日本來是高興的,但想到還要應付節日舉行的比賽等活動,就沒有心情了,覺得更累!
護士小王說,每年到護士節,她們最希望能放假回家休息,但她也知道,護士是不可能放假的,“放假了,病人怎么辦?”她說,每年一到4月中下旬,各種圍繞護士節的比賽就要開始了,“每年都少不了的技能比賽,搞得人人緊張,在醫院比完了還要到衛生系統比,累不累?”
第一醫院普外科護士席雅君說:“比賽期間,每天都要有一個人挪出休息時間頂我的班,要是沒拿到名次,也會覺得愧對同事!
院 方
比賽是護士展示自我風采的平臺
對于護士們的這些聲音,中山醫院護理部一名工作人員說,參加比賽的只有幾名護士,不過是個小群體,對大群體并不會造成影響。
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楊美麗認為,比賽是種契機,選手可以互相交流,通過比賽取長補短。護士一年到頭都在練,在屬于自己的節日里,可以通過比賽展現自我。
中山醫院心內科護士長陳媛也這么認為,她曾連續參加過2005年、2007年、2008年的省、市級護士操作技能及形象大賽,均有獲得較好的名次。“關鍵是用什么心態去看待,比賽是風采的一種展示,是自身價值的一種體現。”她認為,“5·12”護士節是個平臺,大家都可以借這個平臺提升自己。
今年,主辦方似乎已意識到這些,比如比賽不再注重理論考試,只是純技術比賽。這樣,減輕了護士們為應付比賽背書的壓力。另外,為減小竟爭壓力,舉辦方市衛生局特地增加獎項的名額,單“十佳護理技術能手獎(單項獎)”就有30名,還不包括其他獎項。
建 議
護士節搞活動
可以帶點娛樂性
有護士建議,本來過節就是要輕松一下,可用游園活動的形式來搞活動,輪到休息的人主動參予,發放獎品獎勵與鼓勵,不用事先彩排,由主持人來組織,不是更好嗎?這樣護士工作之余才能得到真正放松。
對此,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楊美麗也說,臨床護理工作異常辛苦,如果能舉辦帶有勞逸結合、娛樂性質的活動,不失為一個好的舉措,“護士群體里,有很多護士具備其他才能,例如剪紙、烹飪、歌舞表演等。”她們曾舉辦過這樣的才藝表演,甚至是用旅游來慶祝護士節,她建議,比賽的頻率不要太頻繁,兩年一次。
護士們認為,真正認可護士工作的重要性、認可護士這一不可缺少的職業,不僅僅是在護士節這一天,領導講幾句問候的話,而是要在平時的工作中,為護士營造更好的工作環境,尊重愛護辛勤工作的護士。
【相關鏈接】
“5·12”的雙重意義:
向災難中守護生命的白衣天使致敬
每年5月12日,除了是護士節,還是汶川地震紀念日,是哀悼日。這讓護士們很尷尬:“我們總不能在這一天要求慶祝吧!”
護士們擔心,護士節與汶川地震紀念日同一天,這個節日將更不被重視了。有的護士甚至說,以后就不要過護士節了。
對此,中山醫院副院長張振清說,無論戰爭、災難,都能看到護士的身影,社會越來越應該重視護士,每個人生老病死都離不開護士工作。護士節是國際節日,不會因為汶川地震紀念日而有任何改變。
市民何女士也認為,地震后每年的護士節,應該全國人民一起來慶祝,可以共同祝愿國際護士節,緬懷在地震中喪失生命的同胞們,護士本來就承載了很重的負擔,地震時無數白衣天使走進汶川,守護了無數的生命。
市民王先生說,5月12日在悼念汶川地震死難同胞的同時,不應忘了地震中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們。“5月12日,具有雙重意義,我們應該向災難來臨時,不離不棄守護生命的白衣天使致敬!”